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喜玲的博客
孙喜玲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63
  • 关注人气:4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访怀峪村

(2011-03-26 14:51:59)
分类: 摄影作品

再访怀峪村

    怀峪村是一个美丽的石头村,也是一个地道的空壳村,曾经来过两次,但都是站在山沟的对面远距离感受,这次终于进到村里,所看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许多疑问跳出来,让我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注定了要让农村变成废墟,更不知道动员农民离开故园到城里打工是否是一条光明的出路,只想说,像这么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村子,如此精美,如此严谨,充满了历史感和人文气息,在今天满嘴GDP的社会进步中竟然败落成为无人的空壳,看着着实令人心痛。怀峪村走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当年生产方式极其落后的条件下,村民尚能在这里生存繁衍,并且生活的很滋润,很有秩序,营造出了自己的民居文化和风土人情。今天,由于我们虽知道但说不清的原因被村民彻底抛弃了

   
愚以为,村民这个选择,是对社会发展不合理不平衡的一个注解,也是一个中国向何处去,农民向何处去的走向标志,这个走向究竟是对是错,将来的结果自然会做出解答,但事关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不能不让人感到心情沉重。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华美凝重的二进院落。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雕花大门都被铲平了,没有了任何细节,门楣上的三个字被刻意刮擦掉了,认不出内容,不用说,是文革的杰作。

再访怀峪村

略显粗糙的石雕,记录的时代的变迁。


再访怀峪村

岁月留痕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空屋


再访怀峪村

厨房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墙上的石头开始被盗,厚实的墙壁非常坚固,墙体里面填的也是石块,不止遮风避雨,还冬暖夏凉,住着应该是很舒适,这样的石头房子放在都市简直就是奢侈品。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二层楼阁的木头隔板很结实


再访怀峪村

完好的箩筐


再访怀峪村

煤油灯的灯头


再访怀峪村

枯掉的葡萄架


再访怀峪村

普通人家


再访怀峪村

完好簸箕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残留的人气


再访怀峪村

比较富贵殷实的人家,不知道当年是否被斗了地主。


再访怀峪村

八仙桌,木床都被扔弃


再访怀峪村

土炕似乎还有余温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大门口的石雕门当也被盗了


再访怀峪村

这座院落似乎是一座村办小学的旧址,房间里的墙壁上有黑板,院子里放着一张看上去完好无损的课桌。


再访怀峪村

扔弃的瓦罐。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像是被日本人扫荡过。


再访怀峪村

漂亮的格局


再访怀峪村

阳光下的废墟


再访怀峪村

高门大户


再访怀峪村

纳好的新鞋帮子,针脚匀称,还没有来得及上鞋底就成了垃圾。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美丽的云窗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打麦场上长满了荒草。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再访怀峪村

门窗上完好的绿纱窗,夏季遮挡蚊蝇的。


再访怀峪村

居高临下的位置,下面是一条季节河,河沟里布满了鹅卵石。


再访怀峪村

    农村出乎想象的衰败,成了许多人心头的疑问,让人产生疑问的不止这些,一方面我们的人口密集到不堪重负的程度,一方面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农村没有了人烟。一方面我们的粮食不断涨价,一方面大片的土地撂荒。一方面失地农民靠打工为生,一方面许多农田无人耕种,一方面城市楼房的价格直线飙升居高不下,一方面农村的民宅大门紧锁房倒屋塌,一方面大批的大学生就业无门,一方面又让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寻找饭碗……数不清的村庄废弃,田园荒芜,这种现象是否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不甚了解,而能够看到的,是城市人口拥堵不堪,交通窒息,楼市飞涨,物价飙升。不堵不长不升不窒息才有鬼,十年前在网上见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组数据,看过了这组数据许多社会问题也许就不难理解了:

   
“土地撂荒现象在现阶段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西部粮棉主产区表现最为突出。目前,安徽省有统计的土地撂荒面积为135万亩,皖北的寿县2000年土地撂荒面积为16.3万亩,定远县农调队在调查的9个乡镇中,有土地撂荒的村庄107个,土地撂荒面积为34850亩。其中连江镇天塘村2597亩耕地已有三分之一撂荒。该村小苏村民小组140亩土地有100亩撂荒。全组26户居民,只有8户从事农业生产。在蒋集乡黄集村甚至出现了全村445亩土地全部撂荒的现象。

   
从其他省的情况看,2000年,湖北省季节性撂荒面积达200多万亩,江西省撂荒面积为65万亩,重庆市今年土地季节性撂荒估计将达到189万亩。江苏省撂荒面积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

   
土地撂荒面积增加与耕地面积减少叠加,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全国情况看,1996—2000年,全国耕地面积累计减少大约300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都在600万亩左右。安徽无为县调查,无城镇等5个乡镇所属的凌井等7个行政村,从1997年起,土地撂荒面积逐年增加……”(节选摘自《中国经济时报》,张红宇。为行文简约,中有删节)。

   
这组数据是2000年统计的,说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不是局部现象,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又撂荒和占用了多少耕地不得而知,以此为据推理下去,物价还有不涨的理由吗?

   
有哪个部门统计一下每年有多少自然村成为空壳,有哪个社会学家能给测算一下照这样走下去会将是一个什么结果?有谁去关心农村的民居建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功能,有谁关照金钱之外的心灵安顿和文化追求,有谁知道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抑郁症这种精神疾患和水泥森林里拥挤嘈杂人情隔膜有多大关系,又有谁会对我们现代化的生存状态做出人文的关怀和哲学思考……

   
沧海桑田,是这个意思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