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尘封当年事  妙手再现来

(2010-06-14 15:02:45)
标签:

风门

章回小说

横寺

陈卿

太行山

李国芳

文化

分类: 评论

——为李国芳的长篇小说《青羊血》说几句

 

认识李国芳已有二十多年。

其时我在《太行日报》做副刊编辑他经常赐稿给我,之后阔别经年,由于我远离故乡,基本不相往来,前不久再见时,国芳也已步入中年,却依旧老样子,一脸阳光的微笑,活力四射,充满朝气,虽已两鬓微霜,却更显得成熟干练。他送我一本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青羊血》,章回体的,令我有些惊讶。

我对写小说不怎么在行,但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还算不少,尤其是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比较现代的各种花里胡哨的小说流派来,更直截了当,也更见作者功力,两句楔子下面,开头总会有一大段和正文若即若离的诗或者词,然后家长里短娓娓道来,中间夹杂着些俗话,俚语,成句,比如:“分开八片顶阳谷,浇下一盆雪水来”,“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等等。一章末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云云。

 

《青羊血》描写的是明朝嘉靖年间太行山农民起义的故事,一个“官逼民反”的古老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令人震撼的故事。一位出生在青羊里的名叫陈卿的人,“识文断句,才华出众,飞镖射箭样样精通”,原本是沈王府的一名典吏,后遭迫害,对现实不满,率众揭竿起义,很快威声大振,前后持续八年,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失败遭俘,被当局凌迟处死。

读这个人物让我想起了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笔下的斯巴达克斯。

作品围绕陈卿起义这段历史故事,塑造了以陈卿为主的一群鲜活人物,并融汇了大量信息于其中,党参、五灵脂,长治、平顺地名的由来和掌故,渗透在故事里的民风民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细节和情节的虚构建立在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上,其中不乏旁征博引,为作品进一步增加了分量感和可读性。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朱模在潞州的沈王府,历史上真实地存在过又真实地消失了,单单这一笔就大有可写之处,值得下气力挖掘。至于青羊里、虹梯关、虹霓村、金灯寺、风则岭、马武寨等书中故事所涉之地,不说其他,单那太行山的鬼斧神工,深沟大壑,壁立千仞,孤村古寺,就足以让人心灵震撼、目瞪口呆了。

读了几章之后,我开始感叹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和手法的老道,叙述沉着,熨帖流畅,言辞洗练,张弛有度,每每与平实中跳出几句惊人的神来之笔,由不得让人眼前一亮,如:“王氏见状颠着小脚打着灯笼忙把接生婆请来了家中,拔下头上的银簪子将豆油灯捻子挑高,屋内顿时亮堂了许多,她一伸手先把炕上的褥子揭了去,而后把席子卷起竖在了门边,又从灶台底下挖了几升干净的草灰,洒在了席子底下铺摊的谷草上,复又薄薄加铺了层又细又干爽的谷草,垫了几件旧衣服。”

旧时农村生孩子,在老一代人的口中的确是这种状况,甚至在我童年模糊的记忆中,也似曾相识,这些细梢末节的描写,使得作品充满张力,充满真实感和立体感。

又如:一路所见,地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野地里的草木经了霜冻泛黄枯萎,一派肃杀景象,视野所及却是开阔旷远。是日寒衣节,正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彩色金纸糊了冬衣、冬裤,要到祖坟上焚化,还要烧菜汤上贡果,以给故去的先人送去御冬的衣物和吃食。富裕些的家户,屋里已经燃起了取暖的炉具。黄昏时分,太原来的兵马正从潞州城门下浩浩荡荡穿城而过,忽然,起了大风,西天“轰隆隆”响起罕见的雷声,淅淅沥沥下起了细雨。寒风裹挟着雨水,扑头盖脸洒向空寂的原野。寒风刮得岩石、树木也呜呜哀鸣。浑浊的雨水席卷枯枝败叶,从太行山的山山岭岭淌了下来。一场腥风血雨也正在酝酿着降临大地。

生动,鲜活,铺陈出浓郁的太行山独有的地域特色,于是在主题之外的枝枝蔓蔓处,也生长出了色彩缤纷的野草闲花,如此,作品就耐看了,就好看了,就引人入胜了。若说不足,那就是按照章回小说的惯用手法衡量,少了些诗词铺垫(这一点上或许是功底尚欠)和景物描摹。

说到这里,不妨拿《西游记》做个例子:

唐三藏一见心惊,孙行者神通广大,你看他一条金箍棒,哮吼一声,吓过了狼虫虎豹,剖开路,引师父直上高山。行过岭头,下西平处,忽见祥光霭霭,彩雾纷纷,有一所楼台殿阁,隐隐的钟磬悠扬。三藏道:“徒弟们,看是个什么去处。”行者抬头,用手搭凉篷,仔细观看,那壁厢好个所在!真个是——

珍楼宝座,上刹名方。谷虚繁地籁,境寂散天香。青松带雨遮高阁,翠竹留云护讲堂。霞光缥缈龙宫显,彩色飘祆沙界长。朱栏玉户,画栋雕梁。谈经香满座,语箓月当窗。鸟啼丹树内,鹤饮石泉旁。四围花发琪园秀,三面门开舍卫光。楼台突兀门迎嶂,钟磬虚徐声韵长。窗开风细,帘卷烟茫。有僧情散淡,无俗意和昌。红尘不到真仙境,静土招提好道场。

…… ……

这些文字虚头八脑,却绝非可有可无,正是这些云里雾里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可感可知的场景。因此说,作者如果再能把章回小说里的手法继承转化一些过来,用来描写虹梯关的雄伟、风则岭的壮美和金灯寺的玄妙,也许会更好一些。而更也许这样的要求对于作者有点苛刻了。

总归,目睹那么壮美的自然风景,感觉书中着墨有些少了,读来略感不够尽意,但就小说的叙述来讲,是严谨缜密的。

这部作品无疑是作者的一部扛鼎之作,同时也是当地小说创作选材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而章回小说的写法,因为久违的缘故,恰恰赋予了阅读上的一种新鲜感和亲切感以及民族文化之根的认同感。此外,作者对陈卿悲剧命运的社会性也有着比较客观的解析,在冷静的行文中寄予了主人公深刻的主观同情,而他本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对于粮食的感情深度和熟悉程度,细致到春耕秋获冬藏,包括性质、气味、特点等,都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看得出这部作品是作者肩负了一种自加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情厚爱写成的,因此读来如有暗香浮动,春风拂面,且令人深思。

愚以为,若能用电视剧的形式得以综合展现,那端给观众的将是一桌丰盛的文化盛宴。好看大剧的要素无非是好故事,好风景,这两者《青羊血》已经全部拥有了,再加好导演,好演员,好音乐,自然能出好作品,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投资人的好目光、好胆略。

 

(此篇文章仅是个人感受,严格意义上来讲,算不得评论,充其量就是一篇博客日志而已,望行家里手及作者本人万莫见笑。)

 

附录1:《青羊血》一书涉及到的部分地方:平顺风则岭、平顺金灯寺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风则岭是太行山的最高峰,山峰连绵不绝,气势磅礴。潞、泽、卫、邺四洲尽收眼底。狼狐成群结队奔波追逐,虎豹间有出没。大风四季不断,能将碗口大的石头刮得向上跑动。金灯古寺在其腹,抱犊山在其北。东面二十里山顶有排长长的笔直山崖,唤作王陡崖。山崖背面是直插河南大平原的深谷,山崖顶端有个断裂齐整、形状如门的长方形通天豁口,名曰风门。门两侧巧夺天工,状如墙壁,风门之下的花园口盘山小道最为陡险,崎岖逼仄,非本土人丁难以攀越。

——节选自《青羊血:暗助翟副使偷袭风门  明令陈营首自残耳朵》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风门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金灯寺塔林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金灯寺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陈卿迈开大步从云罩雾绕的风门口向下走了百十来步,朝花园口方向搜寻一遍,见脚下的羊肠小径直陡直陡,除此之外别无他路,遂会心一笑,缓步返上山来。磕磕碰碰转了几个山头,来到林虑山金灯寺寺北的苍山顶上,只见有四十多座舍利塔星罗棋布,内有几个镂空的石塔四周刻有字,字中间的空隙透光可视。陈卿缓步向金灯寺走来,陈相见寺门两侧石柱上刻幅对联,不觉轻声念出:“门可通天,仰视碧落崖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可惜那镂空的石塔此去未曾见到)

——节选自《青羊血:暗助翟副使偷袭风门  明令陈营首自残耳朵》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进了寺院,只见这个依崖而凿有七进院落的寺院非常奇特,不用砖瓦,不用木材,全是一个连一个的石窟:石窗石柱,宛若仙宫,还有三四层的石楼。水陆大殿尤为壮观,正中雕琢了高达一丈的佛像,如来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并排坐在四大力士肩扛的束腰须尼座上,殿四周刻琢的四十多尊石佛活灵活现。金灯寺雄踞山巅,脚下却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朝东俯瞰:人工凿出的猫路天梯弯弯曲曲在山腰的崖壁间萦绕,犹如一根似断非断的蛛丝在飘拂。

——节选自《青羊血:暗助翟副使偷袭风门  明令陈营首自残耳朵》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附录2:虹霓村、海会寺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海会寺残存的石雕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明慧大师铭记》


   跨过了几道山梁,就望见了弯弯曲曲的洪底河穿沟而过,上有几跨青石小桥。及至下了陡峭的山坡,洪底村里闻讯而来的百姓早已站立路旁,敞开笑容,指指点点,夹道欢迎陈卿。几个人边走边谈,见亦褐色的紫峰山下有座海会寺,寺院不大,香火却很旺盛。陈卿大步跨了进去,烧了几柱香,跪下拜了几拜。主事僧人双手合十,虔诚地告诉陈卿:“这海会寺是五代后唐时建的,明慧大师云游到此,奇山异水一下子让他陶醉不已。大师周游过不少地方,唯独钟情于此,遂留下来传经布道。大师立志要在这儿建一座寺院,遂云游四方化缘数载,倾其所有构筑成了这个寺院。大师圆寂之后,徒弟奉潞州节度使之命,为大师建了这座单檐五迭四注式覆钵锥顶七层石塔,用来铭记大师的大功大德。”塔身刻有缠枝花边,陈卿情不自禁伸手抚摸一遍石塔四周雕刻的肌肉丰满、刚劲有力的金刚。

    ——节选自《青羊血:小舅子察看姐夫究竟  李知县挖苦王琳失信》

 

 


尘封当年事 <wbr> <wbr>妙手再现来

                     洪底村,现叫虹霓村

 

峡谷深处的洪底村依山傍水,风景俏丽。沟两侧是陡峭笔直的黄崖,南有鲁班门,东为抱犊山,峭峰耸峙,岩壑深邃,与林县山脉相连。沟底一带生活习俗、话音与林县相差无几,儿化词特多。把安念成“啊”,这儿说成“捉儿”,那儿说成“挪儿”。村人嗓门粗大,不拘小节,特能吃苦。洪底河咆哮流淌,穿过家家户户一律石墙石瓦、错落有致的村庄。只见河水从村东头一道七丈宽、十几丈深的齐刷刷青石断崖上直泻而下。忽然,阳光直射下一道七色彩虹飞架在了河流跌宕处。王仲杞见此奇观,伸举双臂惊奇道:“呀!出虹啦!好兆头。”

路彪亦喜道:“真是吼声如雷震荡山谷,飞珠喷玉云蒸霞蔚。好地方!”

跟随而来的街坊见怪不惊淡淡道:“夏天晴朗天气的话,天天能见到。”

——节选自《青羊血:小舅子察看姐夫究竟  李知县挖苦王琳失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