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喜玲的博客
孙喜玲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63
  • 关注人气:4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在珏山农家菜

(2009-03-22 17:09:37)
标签:

野菜

荠菜

苏东坡

珏山

杂谈

分类: 散文
    一场风雨一场暖。

从珏山下来,但见绿柳浅浅,粉桃淡淡,麦苗青青,春色在撩人。灰调的山色里已有野草探头探脑,黄色的迎春花在路边一蓬一丛的灿烂着,很是养眼。

爬了半天山路,就觉得肚子饿了,于是想起了山下的农家饭菜,和朋友提起,一拍即合,朋友是文人,对于浪漫的事情从来都很赞同,说吃农家饭菜这个主意甚好。

车子走出山门,拐了几个弯,就到了路边的农家乐。

农家乐一顺溜三家,干净利落的小院,有丽萍家,有老三家,家家都挂着招牌,门外摆着些石桌石凳,几棵巨大的桐树,树枝上吊着些枯叶和陈年的干花絮,绿叶还没有踪影,只投下几许斑驳的树荫。中午时分,天有些热了,这树荫就成了一种享受。

主人递过两只棉坐垫,我们就在树下依石桌坐了。深深地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眼前就是农田,田里种着几陇小麦。去年一冬干旱无雪,麦苗出的参差不齐,但一嘟嘟的绿色依旧舞动在春风里,透着生命的顽强,让人心醉。

一只小白狗走过来,单看它那副见多不怪的坦然和气定神闲,就知道对这里客来客往的早已习惯。小白狗咻咻的嗅了嗅我们又走开了。

我们选了老三家,一位精干的中年农妇走过来招呼我们,告诉我们她就是老三家。

我问:“有新鲜的野菜没有?”

老三家忙不迭的说:“有,有,刚采来的,今年第一茬,马上给你们弄去。”

功夫不大,一盘绿色的荠菜端了上来,里面拌了芝麻花生,用蒜蓉和香油调了,看着就口水翻腾起来。夹起来尝了一尝,不咸不淡,爽口清香,正是荠菜的天然味道,这应该就是苏东坡说的真味了。春天吃野菜不仅保健,也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古代文人大都喜欢这一口,苏东坡的“时绕麦田求野荠”;陆游的“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菜勿忘归”;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说的都是对于野菜的感受。中医认为荠菜具有建胃和脾、明目清肝、解毒止血利尿的功效,在民间有“荠菜挖来当灵丹”之说。古人食用荠菜的历史悠久,诗经中有“其甘如荠”一句,可以佐证。

吃野菜最好的时节是在初春,也就是当下我们登临珏山的时候。野菜的泡制很简单,将野菜洗净后用开水焯一下浸泡一晚去毒,凉拌起来就可以吃了。野菜饺子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

我们要了一瓶啤酒,要了两碗酸菜黑圪条,黑圪条是当地一种面食,也就是用白面和高粱面做成的面条,记得早年在晋城吃过的黑圪条,一层白面一层高粱面,两层颜色黑白分明,工艺上很有点讲究,现在的人图省事,混到一起成了三和面。

菜吃得差不多了,面端了上来。热气腾腾里冒着一股酸香的味道,上面浇着些酸菜、黄豆芽和豆腐丁炒成的卤子。朋友端起碗挑了一筷子,大叫一声好吃,开始埋头苦干。老三家坐下和我啦呱家长里短。说除了高梁面,还放了点黄豆面。如今吃粗粮已然成为了新的时尚,历史转了一圈,又开始退回去了。人们吃够了现代化的苦头,才想起以前的东西还是好的,粗棉布是好的,手工香油是好的,人工肥是好的,粗粮更是好的……

老三家五十开外年纪,两鬓飞霜,看上去慈眉善目。说山里的野菜能吃很长时间,品种也很多,春天有什么,夏天有什么,灰灰菜啦扫帚苗啦苦苦菜啦野蒜苗啦等等不一。此外,还有土鸡,土鸡蛋,山鸡,野兔等,主食除了当地名小吃黑圪条外,还有野菜饺子、米琪、篱圪抓、葱花烙饼等等已知名和未知名的农家饭。老三家点了那么多的野菜名,许多我都没有听说过也有点听不懂。朋友吃了半碗才抬起头来,问:“你家还有其它的野菜没有,再来一盘。”

老三家说:“有。”起身去拾掇去了。

朋友跟着老三家走进院子去查看,功夫不大就又端出一盘来,菜叶上有些珠珠蛋蛋的东西,老三家说这叫珍珠菜,是长在木头上的一种野菜。告诉我们:“是我们前天刚采摘的,还没有客人吃过,你们是第一批。”

我和朋友高兴的和捡了个大元宝似的说:“不容易啊,竟然吃到了今年第一口野菜”。

朋友调侃说:“看来春色不仅可看,可赏,也可吃,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多好的意趣。你写文章的话,标题就叫吃春吧。”

别说,这个标题很有创意。

说着话,风卷残云,盆光碗尽。

我问朋友:“你说,这种农家饭菜和高档酒店的鲍鱼海参,那一种快乐指数更高?”

朋友说:“那还用问吗?快乐指数和花钱多少能有关系吗?”

人生的快乐有种种,但真正的快乐其实就是简单生活的快乐。

一餐农家饭菜算下来无足称道,区区30元,但是这区区30元带给我的快乐,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我和朋友约好了,过几天再来珏山吃老三家的野菜饺子。

珏山的春色,在山,在水,也在农家的餐桌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