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文学

(2009-01-14 13:05:15)
标签:

罪过

文学

使命感

绿水

巴乌斯托夫斯基

金蔷薇

杂谈

分类: 随笔、杂文、论文
  在今年元旦期间的文友聚会上,说到当今许多小说无法阅读,读完了让人灰心,让人恶心,不明白是作者错了还是时代错了,抑或是杂志的编辑审美功能丧失了。我说艺术的功能就是在生活的垃圾堆上种植牵牛花,就是在灰色的生活中寻找出一丝亮色,一点希望,一点快感。葛水平说的更好,她说:艺术就是白雪皑皑,多简洁,耐人寻味。
  《金蔷薇》的作者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艺术家的事业是产生欢乐。”
  梵高认为艺术家的事业就是用全部力量,用所有的才干对抗苦难。
  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又说:“作家的工作不是手艺,也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使命。”可是我们的作家们不知道还有几个人拥有这样的使命感。即便你有这样的使命感,你的作品又有几个出版社或者刊物敢来刊载你的使命感,放在网上一样被删除。于是有使命感的文学就没有了声带。
  使命感一词,原本是神圣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但现如今好像这个词汇退缩到陌生的角落,被人们渐渐遗忘了。说细了,如今的使命感可大可小,大多是平庸凡俗的。
  刚看了一篇过期文章,说莫言当初的写作动机就是听说当作家能赚钱,是为了能一天吃上三顿肥肉馅的饺子,于是才有了《红高粱》,有了其它一系列的文学作品,我想这大许也是一种使命感,或者说是使命感的一种……。
  赵瑜说他写作的初衷则是想把文学作为敲门砖,敲开政界的大门从政去。
  最近联系到了一位出版界的旧日文友,听说他近年来专事勤奋写作,出了不少作品,就此我向他表示祝贺。这位朋友却对“专事写作”一词表示不以为然。说:写作只能是业余搞搞,作家一被“圈养”就完蛋。这个观点可能不是真理,但却是事实。许多优秀的作家被“圈养”后,渐渐的销声匿迹了。但是又有多少业余作家羡慕和向往那种衣食无忧可以专心从事写作的“圈养”啊,我就是其中一个,被圈养或许正是许多作家写作的“使命感”。
  萨尔科夫·谢德林说:“如果文学沉寂了,即使一分钟也罢,都无异于人民的死亡。”
  我们的文学离沉寂还有多远?或者说已经沉寂。人民呢,活着吗?当然活着,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可能活的更好了,只是少了一种叫做精神的东西……如此说来,文学的存在与否绝对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借用孙桂珍的诗歌格式:“没有文学黄河会决堤吗?没有文学农民会不收麦子吗?没有文学太阳会不升起了吗?没有文学青山会倒掉吗?没有文学绿水会断流吗……”绿水断流了,但那不是文学的罪过,那是发展经济的结果,青山倒掉了,那也不是文学的罪过,那是资源开发的结果。一切与文学无关,所以,文学才会没落。大概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