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2007-10-30 12:13:23)
标签:

毛乌素

沙打旺

工业园区

陕北

沙山

分类: 散文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2007年的秋天,我再次来到陕北的靖边县。
    办完了正事,在《无定河》编辑部主任小王的陪同下,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毛乌素村。
    一下车,就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扑鼻而来,那香味淡淡的,若有若无,不是花香,不是草香,也不是果香,说不出应该归属于哪一种类型,弥漫在透明清新的空气中,逗引我不由得要深深地嗅来,小王告诉我说这是庄稼的秸杆经了雨水后的味道。
    清晨的阳光清冽地照耀在静谧的黄土地上,秋色正浓。毛头柳的树叶已然稀疏轻薄,浓一绺淡一绺的亦黄亦绿。村口的杨树叶子在阳光下展示着灿烂黄,单那黄色的纯粹就足已使人倾倒。地上到处都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发出柔和的沙沙声。淡蓝色的天上浮动着一团团的白云,正是“碧云天,黄叶地”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品味陕北,深切感受到了范仲淹词中蕴味。
    在一户人家的门前,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用柳条扎成的圆形篱笆框,囤了满满当当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地上散放着一堆紫红色的玉米,颗粒饱满,紫玛瑙似的发着晶莹剔透的光泽,和上面金黄色的玉米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一户人家的土坯墙后面,伸出繁密的海红果,也是紫红色的。海红果树叶已经枯萎,但那果实密匝匝地还在树上挂着。看着那些可爱的果子,不由得咽起了口水,这种小果子以前在山西忻州下乡的时候吃过,味道酸甜可口,很好吃。我高兴地喊了一声,连忙举起了相机连连按着快门。
    院子里铺着一张席子,席子角上压着石块,农民正准备往上面晾晒粮食。几只花团锦蔟的土鸡在地边上悠闲地觅食。院子门口,一只拴在木桩上的苍灰色的大狗,对着我们狂吠起来。
    篱笆墙后的几棵梨树,叶片十分茂密,在温和的秋日下,瑟瑟地闪耀着美丽的色彩,那色彩由脆黄渐变为丹红,把毛乌素村的秋天点缀的色彩绚烂,富丽堂皇。
    在杨树和梨树的缤纷绚烂中,我跟着小王走进了毛乌素村的田野。毛乌素村围在四面沙山中。沙山矮矮地圈成了一个圆,堡垒似的,成为毛乌素村一道挡风挡寒的屏障。走出树木掩映着村落,是一片肥沃而平阔的农田。田地里的庄稼都已收割完毕,掰下的玉米棒子一堆堆摊在那里,为裸露的黄土地添加了黄灿灿的亮色。
    一排整齐的毛头柳沿渠沟排列,一路向前延伸着。小王指着沟渠里流淌着潺潺溪水说,这就是毛乌素村的“自来水”,这水从金鸡沙山下渗出来,长年流淌在这片土地上,非常纯净,可以直接饮用。毛乌素村民大都长寿,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牙齿雪白,和吃水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片水到每年的夏天就会大起来,形成一片湖泊,成为村童嬉戏玩闹的场所。地是湿地,再旱的天也能长出茂盛的庄稼,因此年年都是丰产。毛乌素生长的大蒜品质十分好,是当地的特产,享誉周边,远近闻名。
    在田野上走了大半天,看不到一个人影,静谧中只有婉转的各类鸟鸣清越地回荡在天空,衬托着秋日原野的恬淡与宁静。转过水渠,空旷的田野间,背景是由绿转黄的毛头柳,前景是一片翠绿的蔬菜,远远地只有一只毛驴低着头吃草。那景象美得令人无法形容,仿佛是一个不真实的梦,一篇人间童话,一首无韵之诗。不是亲眼所见,绝对不相信陕北会有如此富丽和诗意的地方。
    在泉水渗出的源头,水面上长着些绿藻,水中的小鱼活泼地游动着,水边上的泥潭里斑斑点点有许多泥螺。一个约莫六十岁左右的农民看见了小王和他攀谈了起来。说,你是谁谁家的什么什么,哦,想起来了。扭过头来对我说,我们这里什么都有啊,水里鱼也长,虾也长,土鳖也长。老乡一边走着一边和小王拉呱着家长里短,说,那娃小的时候,拖着一挂鼻涕,不起眼得很,谁知道后来还真混成了人样……拉话拉得高兴了,就唱起了自己编的歌曲:“一道沙河水,一座金鸡山,毛乌素就在山下边……”用的是学大寨时期“一道清河水,一座虎头山,大寨就在那个山下边”的老调调。我请老乡唱一个信天游,老乡又扯起了嗓子,唱了几句,有些走腔凉调,但很有味道。老乡说我们这里好得很,周围的沙子都是我们自己开出来固定住的。
    在沙山脚下,看到了沙子被修理成了如同城墙一样的切面形状,我随小王走上了沙山。只见一丛一片的沙柳蓬成毛团似的,叶子全部落尽了,但那红色的枝杆还透着生机。毛乌素村气候湿润,一年四季除了春天有沙尘刮过,其他季节几乎都是风和日丽。沙山在毛乌素村民的眼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儿童玩耍撒欢的地方,沙子里生长的沙蒿、沙柳、沙打旺等,不仅可以取暖做饭,沙蒿籽还可以搀在豆面里,吃起来别有风味。沙打旺盛开的花是淡紫色的,非常美丽。衣服脏了在沙子里滚滚就干净了。黄沙,不总是狰狞的,也有温柔多情一面。
    极目远眺,毛乌素村掩映在秋日的林木间,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空旷的田野间,绿色的蔬菜和燕麦衬托着一捆捆的玉米秸杆,两个农民正在田里做着农活,人、农田、黄白相间的萧瑟树木,偶或滑翔而过的喜鹊,悠闲自得的毛驴,天空布满白云的湛蓝,蔬菜、燕麦的绿色,土地与玉米秸杆的黄色,清新透明的空气里那阳光反射出的明净溪流,绘成了一幅天然的油画,这幅油画如果要命名,应该称做《毛乌素村的田园秋色》。
    天空,风把云团一点点撕开来,仿佛是从线团里往外抽线一样,变幻成一条一缕,秋风拂过,带着醉人的泥土芬芳,谷草的芬芳,清新爽朗,安宁自得。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气定神闲和难以言表的愉悦,那份愉悦是这片净土的美丽宁静在心头的折射,是疲倦的心灵对亲近大自然的渴求,是从喧嚣嘈杂的万丈红尘中走进静谧安详的快乐,是一首秋日演奏的田园奏鸣曲在心灵深处的回荡……
中午回到村里,小王的亲戚准备了我点名要吃的土豆稀饭,土豆在本地叫洋芋。沙地里种出的土豆格外的沙面,蒸熟后的土豆皮崩了许多的口子,露出雪白的土豆瓤子。在热气腾腾的蒸锅里如花朵一般好看。
    吃了几个土豆,就着酸菜喝了半碗稀饭,中午饭就算吃过了。而且吃得很饱。小王的妻家姥姥,七十多岁了,面皮依然细嫩白皙,身体健康硬朗。和老人说了几句话,放下碗出去随便转悠,偶然看见了院落侧面的另一道风景,一树秋风在梨树的树叶间舞动着火一样的丹红色,在阳光下格外妖娆明艳。几桩巨大的树根随意地摆放在墙边,一座小山一样的柴火垛高高码在那里,周围是两棵明黄色的杨树,杨树叶子的灿黄和梨树的叶子的丹红和谐地交相辉映着,一派自然而然的美不胜收。铺满厚厚黄叶的地上掉着几只完好的果子,树上还零星挂着红透的苹果,我摘下来吃了一个,果肉很面,但很甜。一排废弃掉的窑洞,和周边的秋色融在了一起,浑然天成为一幅富有陕北特色的水粉画。我站在那里久久地用心感受着,深深地呼吸着,一时间竟有些如痴如醉起来。
    要走了,真有些舍不得。小王的妻家姥姥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袋子海红果。带了些苹果、梨给城里的外孙女。小王告诉我说,村里的水果多得吃不了,又懒得出去卖,就都喂了牛羊。我听了有些惊诧,牲口吃的是水果,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奢侈。试问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有几个能享受到这样诗意的栖居,这样的宁静和安详,这样清新芬芳的空气,这样明媚柔和的阳光,这样纯净的富含矿物质的水、无公害的绿色蔬菜、粮食以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优游自在。无旱涝之忧,无饥寒之虑,无尔虞我诈之纷扰。有多少人能拥有这般美丽的景色,拥有和大自然一年四季朝夕相处的惬意与随意。
    走出毛乌素村,小王告诉我说,这片土地已经被规划进工业园区,很快就会被推掉了,我听了心头闪过一阵疼痛和痉挛,因了这样美丽的田园为世所罕见,尤其是在荒凉的陕北,这是上天的杰作,是大自然的杰作,一旦破坏绝不可能再生。
    工业园区可以有很多,但这样美丽的人间净土一旦破坏不可再生……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陕北印象之八——毛乌素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