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茗楼——湖畔居

(2007-03-10 18:14:57)
标签:

根雕

塞上曲

可学

名茶

郑板桥

湖畔居

分类: 散文
江南茗楼——湖畔居   
    江南人得天地造化,有幸生于妩媚湖山郡,性情温和,好品茶博弈,追求冲淡平和、轻松愉悦的休闲生活。所以江南一带从古至今,用来供人品名茶美酒、听丝竹管弦、赏笙歌乐舞、观琴棋书画的茶馆茶楼遍布市井,随处可见。为领略江南文化的独特,在一个细雨如丝的休息日,来到了位于西子湖边的“湖畔居”。

   远远的就看到了石碑上笔力遒劲的“湖畔居”招牌,仅这三个字,就让人感到了这座茶楼蕴藏的文化内涵。

   推门进入,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古色古香。角角落落陈设着难得一见的各种根雕,根雕的茶座,根雕的椅子,根雕的沙发,根雕的各种艺术品,点缀在随眼可见的位置,古扑典雅的氛围,和壁上的名人字画相映成趣。音箱里隐隐的流淌着轻柔的《渔舟唱晚》,窗外便是闻名天下的西子湖。湖水清波荡漾,有画船孤舟不时从湖面上荡过。雨幕中,远山如痕,似淡墨一笔,断桥寂寂,若有若无,保俶塔在叆叇云雾缠绕中,时隐时现,而此时的我未曾饮茶品茗,已是浑然欲醉,似梦似幻了。

   水是真正的虎跑水,茶是地道的明前茶。将一杯“雪水云绿”捧在手中,轻轻嗅来,便有清香扑鼻,浮躁的心顿时享受到了久违的宁静。

   端起茶杯,细细品尝,感悟到岁月如歌,人生如茶。那微微的苦,淡淡的香,清冽的甘爽,就是整个的人生况味。

   茶中有佛性,茶中有道理,茶中也有玄机。这样的感悟,只有“湖畔居”才能给你。

   不知何时,音乐变成了琵琶独奏《塞上曲》

   《塞上曲》是我最钟爱的琵琶曲,据传为王昭君本人所作,全曲由“思汉”、“湘妃滴泪”、“妆台秋思”三个段子组成,最是哀怨委婉,动人愁绪。时隔多年,在“湖畔居”听来,别有一番滋味。于客居他乡的离愁别绪中,深深理解了王昭君当年远嫁万里,永别故乡的凄凉寂寞和孤独难奈。心随曲动,不禁神思恍惚,几欲泪下。这是音乐的魅力,更是“湖畔居”特殊氛围的感染力。

   无论伤感还是愉悦,都属于艺术的感动,心灵的感动。

   窗外的瘦竹,在冬日里多少有点萧疏,令人想到郑板桥的画,想到郑板桥的傲骨。

   湖面上不知何时,落下几只鹕鹈,把湖水点缀的更加如诗如画。

   眼前湖光山色,耳际萧声琴韵,口中泉水名茶,心中怡然自得,周遭名人诗画,梦萦春江花月夜,魂绕秋窗风雨夕,可学刘伶醉酒,可学东坡邀月,可发思古幽情,……,不曾想过,一生中有半日能够这样度过,活着原来还能品尝到这么一种滋味。

   “湖畔居”的露天茶吧则是另一种雅致。三百多年的香樟树,高大挺拔,遮天闭日,郁郁葱葱,透着历史的沧桑和凝重。树下的盆栽,花叶葱茏,生机盎然。想象着在夏秋季节的夜晚,劳作一天后,临湖而坐,或观星赏月,或沉思闲聊,清风送爽,水面生凉,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在这样的景观里,春听鸟鸣,夏听蝉声,秋听虫啼,冬赏雪景,月圆是诗,月缺是画,棋子敲击,水际欸乃,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在芬芳的茶香中舒缓你烦躁的心境,让幽幽烛光点燃你的旧日情怀……,不是天堂又是什么呢?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云:“山之光,水之声,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著,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诚哉斯言!

    “湖畔居”以其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环境幽雅,风格别具,货真价实,服务周到,茶艺讲究,富丽华贵与简洁素朴同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共存的特点,使得本地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一年四季成为这里的常客。露天茶座一客四元,听来令人难以置信。而评弹、歌舞是这里的又一道亮丽风景。若想了解真正的江南文化不可不听,不可不懂。

    在湖畔居的壁上,有一幅兰竹图,上面配着一首唐诗,云:“山中兰花与竹枝,朝夕相对免相思。世人只知温室暖,那晓清风皓露时。”这首诗或许正是此时此刻身在“湖畔居”的情怀写照也未可知。

    “湖畔居”,西子湖畔好去处。

 

2002年发表于《女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