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准文人』的速写——从孙喜玲《尘缘梦断》说起

(2007-02-09 11:28:05)
标签:

文人

尘缘梦断

业余作家

速写

孙喜玲

中国

分类: 评论

或浓或淡,小说中的人物被赋予漫画色彩

 

□   阎晶明

 

这两年的文坛上,关于文人生活的小说越来越多,90年代初期,《围城》热的掀起和《废都》的沸沸扬扬,使“文人生活”或者说,“文化人生活”的景观,堂而皇之地成为当代小说里的一个重要主题。新生带作家中,包括“新状态”文学和“新体验”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也都以城市青年,尤其是知识青年的生活为表现对象。联想到这两年诗歌界风行的“知识分子写作”口号,中国文学界掀起了一股“文化题材热”。这是当代文学发展到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迅速跃进,在文学界产生的影响。而恰在此时,英国著名作家、批评家戴维洛奇的《小世界》译介过来,让我们看到了一部西洋版的《围城》。夏日无事,又读到了两部国内新近出版的“文人生活”类小说,即是上海作家李劼的《丽娃河》和山西作家孙喜玲的《尘缘梦断》。更让我对文学界这种“选材热”产生了兴趣。由于地缘关系,我格外留心了孙喜玲的这部长篇小说。

孙喜玲是一位业余作家,《尘缘梦断》也是写业余作家生活的。用本书的编者话来说,“新旧两种体制转换时期的一群准文人”的生活写真。这群“准文人”有一个很好的“聚会”地点:作家班。一个专门想把业余作家培养成专业作家的场所,一群对文学持有极度渴望和幻想的青年的突然集合。其中演绎出来的故事也真可谓林林总总,纷乱无绪。小说基本上把这群任务定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他们对文学和梦想是真诚的,对艺术的态度是虔诚的,想要梦想成真,是他们聚集到一起的出发点和最大理由。然而,当他们真正走到一起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存在着更大的梦想和更复杂的渴望。那就是他们情感世界里奔突的热情和无绪的发泄,这种情爱世界的决口往往与灵肉冲突、欲望发泄相关,与此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与道德和时代潮流密切相关。他们做为文人的“准”即边缘性,也相当强烈地投射在他们处于现代时尚的边缘,处于灵肉冲突的边缘,处于新旧道德观无从选择的边缘。这种多重边缘性导致他们精神世界的突然丰富和无比脆弱。他们敏感神经并不是总能用在艺术创作上,而常常用于处理自己纷乱的现实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整部小说的故事性比较强,抓住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主题,打开了一个现实世界中为数不多却具有相当代表性的生活层面。

从创作手法来看,孙喜玲的这部小说,同样具有一个程度的讽寓色彩和调侃手法,尽管浪漫的基调使这种讽寓性有所减弱,但也许正因此,又十分吻合它笔下人物的特点:“准文人”。这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小说集中表现了黄珊茹、赵馨、秦颍等人物在这样一个群体中的恩怨得失、欢乐痛苦。小说以作家班开班为头,以这个班结束为尾,把一个为世人陌生的“小世界”活化到纸上。

 

2000年12月7日发表于《山西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昔日不再来
后一篇:洞霄宫吟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