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分地点的,古人说,读书要在床上,马上和厕上,而就现代人来说,应该是床上,车上,厕上吧.
我所有的书都去过这些地方,不论是张小娴的散文,刘墉的杂文,金河仁的小说,还是奥修的女人系列,CPA的五本教材,无一幸免.
今天,就看了一本,少儿常识普及的.里面都是一个个故事的,讲述历代的武士和侠客.这些是我最爱的主题.
书里提到一个人物,叫做张咏.之所以对他记忆深刻,是因为很喜欢他的号,乖崖.
张咏性子很古怪,所以自号“乖崖”,乖是乖张怪僻,崖是崖岸自高。宋史则说:“乖则违众,崖不利物。”
后来仔细读了关于他的传记,越来越喜欢这个张忠定.由于他是北宋两代名臣,死后谥为忠定,所以又叫张忠定.
他是真可爱啊.至少他的做事风格我很喜欢.
关于他的轶事流传的不少.
《宋史·张咏传》说他“少负气,不拘小节,虽贫贱客游,未尝下人。”又说他“少学击剑,慷慨好大言,乐当奇节。”宋史中记载了他的事,可以见到他个性。有一次有个小吏冒犯了他,张咏罚他带枷示众。那小吏大怒,叫道:“你若是不杀我头,我这枷就戴一辈子,永远不除下来。”张咏也大怒,即刻便斩了他头。这样的行为不能不算是乖张,但也略有些过分.
此外,他生平不喜欢宾客向他跪拜,有客人来时,总是叫人先行通知免拜。如果客人礼貌周到,仍是向他跪拜,张咏便大发脾气,或者向客人跪拜不止,连磕几十个头,令客人狼狈不堪,又或是破口大骂。
他有时也很幽默。当时有位宰相很收人欢迎,张咏批评他说:“宰相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后来两人遇到了,那位宰相大设酒筵请他,分别时一路送他到郊外,向他请教:“张公何以教我?”张咏想了一想,道:“《霍光传》不可不读。”宰相不明白他的用意,回去忙取《霍光传》来看,读到“不学无术”四字时,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说:“张公原来说我不学无术。”这位宰相就是在澶渊之盟中大出风头的寇准。
他性子也急躁得很,在四川时,有一次吃馄饨,头巾上的带子掉到了碗里,他把带子甩上去,一低头又掉了下来。带子几次三番的掉入碗里,张咏大怒,把头巾抛入馄饨碗里,喝道:“你自己请吃个够罢!”站起身来,怒气冲冲的走开了。
这则故事里他的脾气和我最相似.我记得有一次,梳头梳到手软,可总有一缕头发无端挑衅.结果,我用剪子彻底解决了它!
张咏做官断案也自成一格.
《青琐高议》中还有一则记张咏在杭州判断兄弟分家产的故事:张咏做杭州知府时,有一个名叫沈章的人,告他哥哥沈彦分家产不公平。张咏问明事由,说道:“你两兄弟分家,已分了三年,为甚么不在前任长官那里告状?”沈章道:“已经告过了,非但不准,反而受罚。”张咏道:“既是这样,显然是你的不是。”将他轻责数板,所告不准。
半年后,张咏到庙里烧香,经过街巷时记起沈章所说的巷名,便问左右道:“以前有个叫沈章的人告他哥哥,住在哪里?”左右答道:“便在这巷里,和他哥哥对门而居。”张咏下马,叫沈彦和沈章两家家人全部出来,相对而立,问沈彦道:“你弟弟曾自我投告,说你们父亲逝世之后,一直由你掌管家财。他年纪幼小,不知父亲传下来的家财到底有多少,说你分得不公平,亏待了他。到底是分得公平呢,还是不公平?”沈彦道:“分得很公平。两家财产完全一样多少。”又问沈章,沈章仍旧说:“不公平,哥哥家里多,我家里少。”沈彦道:“一样的,完全没有多寡之分。”
张咏道:“你们争执数年,沈章始终不服、到底谁多谁少,难道叫我来给你们两家一一查点?现在我下命令,哥哥的一家人,全部到弟弟家里去住;弟弟的一家人,全部到哥哥家里去住。立即对换。从此时起,哥哥的财产全部是弟弟的,弟弟的财产全部是哥哥的。双方家人谁也不许到对家去。哥哥既说两家财产完全相等,那么对换并不吃亏。弟弟说本来分得不公平,这样总公平了罢?”
张咏做法官,很有些异想天开。当时一般人却都十分欣赏他这种别出心裁的作风,称之为“明断”。
但张咏还有一个创举是我今天才知道的.就是纸币.
他治理四川时,觉得金银铜钱携带不便,于是创立“交子”制度,一张钞票作一千文铜钱。这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世界上很多人知道电灯、电话、盘尼西林等等是谁发明的,但人人都喜欢的钞票,却很少人知道发明者是张咏。
没有他,就没有纸币,就没有通货膨胀,没有公债发行讨论,没有货币银行学,也就没有我今天的痛苦.
啊,原来他竟是我痛苦的根源了!
但,我就是喜欢,非常喜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