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田叫“保健田”:不施农药化肥,自种自吃
(2014-10-05 05:03:32)
我老家的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过去种地,为了多产粮食,简单省事,就大量施化肥,施用农药杀虫。但是'他们渐渐发现麦子玉米红薯都没过去好吃了,没原来那个味了,没嚼头了,包括从市场上买回来的猪肉、羊肉、鸡蛋都不是原来哪个味了,没老早好吃了。特别是农村各种病越来越多,心脑血管病,癌症都多越来。于是老乡们明白了,农药化肥生长剂用多了,庄稼和家畜家禽肉都不好吃,对人身体也不安全,很多病可能从自已的地上生出来的。于是,“保健田”出现了,准确说应叫"自我保健田"。
凡是自己吃的,不往市场上卖的都不施化肥,也尽量不用厕所里的粪便(洗衣机的水多排厕所),怎么办呢?搞桔杆返田,上猪粪鸡粪,上没被洗衣粉污染的人粪尿。尽可能不打农药,蔬菜在还没生出虫子之前就釆。这样产量低些也没关系,农民说,产量低没关系,总之安全是第一,如今谁也不是饥饿年化的大肚皮。鸡蛋,吃自家的鸡生的。三四口人,四五只鸡产蛋夠了。
所以,每年我回老家和老伴都喜欢吃弟弟家自产的粮食,感到那面粉虽然没超市卖的白,但包的饺子、擀的面条、烙的烙饼特别好吃。鸡蛋的蛋黄是金黄色的,好吃。自己种的红薯虽不那么整齐好看,但又面又甜,红薯叶也好吃。
所以,家里在洛阳郑州和县城上班的人都经常从老家带粮食回城里吃。他们委托家里的亲戚帮助种点地,然后以别的方式再补偿感谢。有的是人进县城了,责任田还有退,抽空就回老家种地,既是吃的安全,也锻炼身体,又能和老家亲人常见面。
我是距老家太远了,老伴说,我们若是在近处,也回来弄点地种种,平时让亲戚代管一下。多了,给子女和城里朋友也捎一些,吃自己种的,好吃又放心。
这可不可以说也是一种“新常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