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拥挤的人群赶得是世界潮(东行散记之二)

标签:
世博园世界潮向往好奇杂谈 |
分类: 我的文集 |
在上海世博园,有几个国家和地区馆门前的队排得特别长,沙特馆和德国馆可以说是并列冠军,开馆以来每天都是排6小时以上的队才能进去。其次是日本馆、法国馆、英国馆、意大利馆、美国馆、韩国馆,再下来是希腊、印度、埃及还有我们的台湾地区馆。当然咱们中国馆是最难进的,只有中国馆需要提前预约,这是我没想到的。
以上除了法国馆和印度馆我看了,其它从看过的人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总的感觉是先进的影视手段的表达,付之以摄影图片,少量实物。像法国馆,楼上楼下几百部电视录像同时放映,加之镇馆之宝:罗丹的雕塑作品,还有名家的油画。电影有3G、4G的,德国的主菜就是那音震球。多数电影片重视科普和艺术写意。观众见仁见智,各有感受。比如我听到许多从参观英国馆出来的人就大呼上当,上了该馆外表的当。尽管许多人已听到这样的反应,但还是坚定不移地在那儿排长队。
排长队,一排数小时,最考验的是人的肾,排上队后是去不得洗手间的,排在里圈的出不来也进不去。
为什么要受这份苦?为什么宁愿腿痛腰酸、热渴难耐地排大半天队去参观一个馆?只能说是向往、迷恋程度之高。
再,向往先进的东西,好奇未知和别样,人们普遍想了解自己熟悉环境以外的东西。很多人的逻辑是:先进必富,富必先进。看世博排队就是排先进,当然还有历史上先进过的,如希腊、埃及、伊朗。处处可以见证,中国人虚心好学图进。平时总有人埋怨干部群众不注重学习,却甚少思考大家是不是什么都不爱学习?其实不是,人们不爱学的是套话、空洞的、死鱼般的东西,对鲜活的现代的、科学的东西还是很有学习欲的。当然也有悖论现象,如国人普遍反感美国的霸道,日本的无耻,但又特别注意向这两家学习,欣赏他们的体制机制中的先进成分和先进的科技。本人主办了一份面向全国的理论内参,每年得看近百份内部报告,都是国内各领域著名学者讲的,除了国学和艺术方面,其它绝大多数报告列举的不胜枚举的正面感人事例多是美国的。我并不认为学者和读者立场有问题,恰恰是中国有希望中兴和崛起的表现,研究学习强者和对手,才有希望超越他们。
神州大地,四面八方,成群结队不辞劳苦赶往上海看世博、展现的是这个民族的巨大求知欲,是赶全球化、现代化之潮。开放至今,中国绝大多数人在与时俱进、不愿僵化,不愿因守没用的教条,连伪君子也掩饰不住对世界新事物的好奇。
开放打开了这个巨库的闸门,奔涌的中国人躁动不已的中国心,强烈的求知欲、发财欲、好奇心,这才是中国发展的如滚滚长江水般的不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