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报道就是报道”
早晨我到楼下报摊买报,老远就听到报贩在大声宣传:“想知道我国腐败程度在世界排名老几吗?快看今天报纸”。我见七八个人都围了过去。有个人买了份本地报纸就走,没走多远又返回来问报贩:“哪有腐败排名?怎么没见到呢?”报贩立刻取了份《参考消息》说:“这上头有,第三版”。有几个人又多掏6毛钱买了份《参考消息》。我是每天买《参考消息》。当然,我心里清楚,即是《参考消息》、凤凰卫生、《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现在也不会报道“我国腐败程度在世界排名老几”。翻到第三版一看根本没提到中国,只有一篇《“透明国际”公布全球排名显示美国腐败程度“严重恶化”》有人就来了一句“汉骂”说;“个把妈的,没讲中国嘛!”另一个人接过话茬说:“美国民主监督那么厉害才排20位,我们肯定在前头!”又一个买报者说:“没报道就是报道”!报贩像得到了支持,马上说:“唉——这个话说得有水平!要是排在前几名能不报吗?”
“对、对、对!”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佩服地直点头。
此时,我虽手在翻报,却什么都没看进去,因为满脑子滚动的都是这几位报民和报贩的议论。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我很惊叹今天受众的敏锐。首先,我感到这个报贩是个人精,他不仅知道人们对什么最关注,还会借题生题,从无中生有;其次,就是那句“没报道就是报道”。觉得此言简直是个“警句”、“锦言”。说明他们很有分析推理水平,但不知《参考消息》等媒体的编辑可有这种暗示意识?暗示,在随笔、杂文中是常用的。暗示性新闻怕是不如直来得好,因为它不能一下抓住人的眼球,让你为之一亮。它多是敏锐者的发现。
暗示性文章和报道多是在言论不自由、不宽松的环境中发生的。今天我们的环境已相当自由宽松了,暗示性文章已没多少必要。当然,我了解媒体老总们在报道腐败问题上还是很谨慎的,特别是对腐败状况的总体评价。把形势讲好了,老百姓骂娘。把问题说重了,领导不高兴。度数难得把握。于是有的选择第三条道路:找它山之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