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纪事(一)九百年的首善之区

(2006-09-07 12:25:16)
分类: 观思录

                          乡村纪事

        对不起,我没给网友们请假,就“消失”多日。
        06年8月20日,我回老家探亲,顺便做些乡村调查。长期居于大城市,过去回乡都是住两天便走,平时对农村变化的了解多是间接的。老实说,20年来我在省委机关作宣传理论工作,一直都没和村支书、村长们促膝交谈过,与家乡的村干部也是见面寒暄几句就匆匆而去。这次我在自己出生的小山村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每天都主动有意接触村民,直面“三农”这部大书,觉得颇有收获。这里,我把一些有意思的所见所闻告诉网友们。

                    (一)九百年的首善之区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偃师市,坐落于洛阳盆地,北有邙山为背,南有嵩岳作屏,古有“大河绕其背,伊洛荡其胸”之说。
        这是一块古老的地方。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封禅说》中有句话,“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间”。河洛,即黄河、洛河,“三代”即夏商东周三朝。这地方就是我的家乡偃师。偃师的二里头村是夏朝诞生之初建都的地方。1983年,中国考古界曾发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发现商汤灭夏后建立的第一个王都的遗址。该遗址距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仅六公里,就在今偃师商城。现在绝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偃师商城早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和洹北商城。此考古发现,不仅佐证了太史公之说,也证明了前汉懂仲舒《春秋繁露》说的“汤受命而王,作宫邑于下洛之阳”,完全属实。国外学者将偃师商城的发现,与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在小亚细亚发现的著名的特洛伊相提并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偃师商城遗址发现列为1983年全世界17大发现之一。
        大量史料证明,古偃师曾在九百多年中为中国的首善之区,是河洛文化的核心之地。东汗、曹魏、西晋,北魏,总共七个朝代曾建都于偃师境内。秦朝宰相吕不韦,唐朝大诗人杜甫都在偃师生活过,死后都归葬于偃师。唐玄装大师就出生在偃师,19岁才离开家乡。北宋政治家、大学者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的“独乐园”就在偃师。
        我家在偃师山化乡寺沟村。村子依邙山,傍洛河,面对中岳嵩山。站在山坡上的我家门口,看嵩岳诸峰,清楚且佳。村子里一条山沟到处是泉水涌冒,形成一条淙淙溪流。别看这道溪水并不声张,但却早载经传。《左传》和《水经注》《地理志》对它均有记载,称之“浔溪”。早在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为了兴建和管理北宋皇陵,割巩县、偃师、缑氏等部分土地,设永安县。那时,寺沟村被划为永安县管辖。北宋皇陵从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开始修建,我们村应其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大码头的优越地势,被宋王朝划进北宋皇陵区内。北宋皇陵区建有行宫三处,有“孝义宫”、在今(巩义市)、“永安宫”、“会圣宫”,三宫今只有“会圣宫”遗址尚存。“会圣宫”就在我们村。现还存“会圣宫”碑趺一座,是宋陵最大的碑,如今是中州第一巨碑。此碑通高9.2米,碑宽2.2米、厚0.55米,下有龟碑坐,长4.4米,宽3米,高1.5米,再下有八角形石坐和长方形底座两层。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著有《会圣宫颂》(见<文渊阁阁四库全书>)。这篇文章我读了,词藻华丽,忠意沛沛,觉得它极尽奉迎阿胰之意,反映了鹰有时也和鸡一样飞的低。
        回到这三千多年前的首善之区,一千年前的再度辉煌之地,“十载江湖客,茫茫迟暮心”。日间,我站在高高的凤凰岭上的会圣宫遗址前,看巍巍嵩岳,扶河洛长风,夜寝邙山南麓的窑洞,听淅淅秋雨传韵,细思每天入眼进耳的社情民语。绵绵千年,变与不变,都让余感慨百端。 

乡村纪事(一)九百年的首善之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