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王戎和裴楷齐名,时人谓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 )。
94、“何物老抠,生( 宁馨儿 )!”是山涛称赞王衍俊美的感叹。
95、 王衍的幼子不幸夭折,名士山简去安慰他。王衍十分悲痛,几乎不能自持。山简就说:山简说:“小孩子乃抱中之物,怎么得伤心成这样?”王衍说:“( 圣人忘情 ),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96、历史上很多人曾经强烈地鄙薄王衍,他的罪名是(清谈误国 )。
97、《世说新语》有这样一些关于王敦的故事。( 王敦如厕 )、( 王敦食鸡子 ), (王敦击鼓 )、( 王敦驱妾 ) 、壮怀犹唱( 缺壶歌 )。
98、( 祖逖 )是东晋南朝时期第一个举兵北伐,决意收复中原的著名将领。发生在他身上的“闻鸡起午”、“中流击楫”两个故事一直激励着后来人。
99、陆放翁诗曰:“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辛稼轩词云:“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以及易安居士所吟“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都用了( 新亭对泣 )的典故。
100、"周兄无慧"、“三日仆射”、“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等典故说的都是( 周豈页 )。
101、匈奴汉国军队攻陷洛阳,大批中原士族纷纷南渡,包括临沂王氏、太原王氏、颖川庾氏、高平郗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等等,携家带口,成族成宗地一窝蜂狂逃,纷纷避难江东。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 衣冠渡江 )。在此情况下,司马睿在王导辅助下举贤用能,罗致了不少人才,为江南积累了一大批能政治善管理的杰出人才储备。当时得106 贤士,都辟为掾属,号称( 百六掾 ),这些人才如刁协、庾亮等人,后来在东晋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102、在今天中国的版图内,曾经成为全国或区域性古代的都城地方很多,但人们常津津乐道的不过是其中的几个最重要者,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 北京 )、( 西安 )、( 洛阳 )、( 南京 );后来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 开封 )、( 杭州 );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 安阳 )跻身其中。现在,( 郑州 )也进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
103、 南京作为都城历经445年之久。“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 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之称。十代为东吴、东晋、南朝(宋 、齐、梁、陈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104、 公元589年,南朝陈后主的末日来临。隋军兵临城下,陈后主躲到了一眼枯井中。当一根绳索抛下去,拉上来的,除了陈后主,还有他的两个妃子。枯井被人叫做( 胭脂井 )。
105、羊公祠外羊公碑上有书法史上著名的碑文,因碑文感人,羊公碑又名( 羊候祠 )。后代很多诗人在此写诗留念,( 孟浩然 )追怀羊祜的诗篇最为有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6、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中“ 四海为家日”指的是即四海一家,天下统一,借指( 李唐王朝的政治形势 )。
107、《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是古代人过( 三月三(上已节) )时的情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