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日子不沉没
(2013-06-03 08:34:38)
标签:
日子草根木铎看世界情感 |
曾经,我很喜欢写点小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心动的感受。可是后来,忽然发现自己绞尽脑汁拿捏成的片段,竟早已被人一语道尽。比如夜晚归来,拐过楼角,遥见家里的窗子透着橘红的光,心里涌一阵暖意,回去赶忙把这一份温馨写下来,后来读到周密的《夜归》“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顿觉人家有画面,有渲染,有想象,情感更富有;比如忙忙碌碌中,冬去春来,发现岁月匆匆,不留脚步,自己已是面带沧桑,早生华发,刚写下一番感慨,忽又想起蒋捷的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鲜明的形象透射岁月的无情,眼见得时光已催红了樱桃,染绿了芭蕉,更是把韶华人生抛在后头,使人怅惘不已,十几个字能让人咀嚼出万语千言。我的窗外有一棵法桐树,我很愿意欣赏那映在窗前的变幻多姿的树影,这也成为激发我写作灵感的由头。可是有一天,一首名为《老屋》的歌唱道“窗外的小树,你挑了一天的花布,来装饰我的窗户”,我不觉为之倾倒,觉得再没有语言能这样道尽小树质朴而殷切的情意。如此等等。于是,我觉得自己的写作纯属多余,已有那么多精致精美精练到精妙绝伦的文字道尽人间情愫,我又何必再来乱涂乱抹,于是就毅然辍笔,带着欣赏和感佩到别人的作品里去寻找共鸣了。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我是个爱怀旧的人,最喜欢回望之时看沉淀的日子从时光的流水里熠熠闪光地浮起来。可是我辍笔的那段时光,好像沉没了,我费力地搜索,只捡拾起一些迷离的碎片。我触摸不到自己的脉动,我捕捉不到自己的心思,我甚至怀疑我曾真的从那些日子里穿行而过。
现在,我终于明白,自己笔尖流淌的是自己的心迹,它的价值在于“有我”,在于“真实”,与高明精妙关联不大。这些文字记录的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生活,是有风声有雨点有日光有月色的真实的生活,是我们将内心梳理和升华后的印迹。当时光流逝,当提醒我们记忆的一切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些文字会作为证据让我们感到踏实,有它,我们的日子不会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