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的演讲稿续集
(2012-05-24 07:06:29)
标签:
写给自己演讲稿省城草根木铎看世界杂谈 |
分类: 成长之路 |
写在前面的话:
2011年5月31日,我写了篇文章—《写给自己的演讲稿》,真实的抒发了工作两年来自己的心得体会。不觉间已经过去一年,记得当时这篇文章在一天之内就收到了100多条回复,了解和理解我的朋友都给我了无尽的鼓励。当时我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尤其是老大当时的留言,说,下回再发一篇一举高中后的演讲内容。现在看来,不管是为了这句有意无意的话,还是为了这篇文章问世一周年,我都应该给自己的演讲稿写个续集,毕竟奋斗永远没有终点。
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话。
这第一句是,“不作公府,非无福命终缘懒;难成仙佛,为读诗书又恋花。”这是袁枚所作,而且明显是袁枚自嘲的诗句。袁枚在清代不仅当过官,还是高居乾隆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沭阳知县,为地方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好官。由于为人正直,厌恶官场倾轧,40岁便辞官定居江宁,过起闲情逸致的生活。袁枚的文学造诣颇高,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文学思想广涉文论及文学发展、文体作用等各个方面,在当时有着很大的进步意义。因此,说来说去,他那句自嘲的话理解起来更像是反语。不过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可以说,袁枚虽然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就,但他依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你想想,又懒又恋花的袁枚,肯定没使出多大力气尚且能有如此造诣,要是用尽全力又将如何呢?他也是在感慨自己还有进步空间的一句自嘲吧。
这句话不知何时被我从网络上看到,接着就成为了我QQ上的状态,而且是09年一上班就如此,一直保留了一年多。这句话对我有着极大地吸引和警示。刚刚迈入工作岗位,回想大学四年的生活,如果自己能勤快一些,能把专业课学的更加扎实,能腾出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那么我会是现在的我吗?我是不是会比现在过的更好?一个“懒”字让生活变得更现实,也许我可以毕业就去省城找工作的,也许生活中不会有这样一望无尽的麦田,也许我现在也不会住在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老鼠的单身宿舍。我也有想过看书,靠掌握这门别人拿不走的硬知识来为自己的未来谋划蓝图,可这个时候,“懒”总是不期而至,在几番纠结之下,我放下了书籍,拿起了酒瓶;放下了纸笔,握住了筷子;脱掉了衣服,然后是一饮而尽的豪迈;讲两句脏话,然后是推杯换盏的热闹,而且我差点就放下了梦想,拾起了现实。我还是不甘,因为我觉得我不够勤快,不够勤奋。你伸出右手,看看自己的指缝,时间往往就是这么溜走的,我们完全可以把手指并的更紧,或者攥成一拳,因为没人规定你看自己的右手时必须是张开的,你可以握紧,这就是变通与方法,这就是态度和行动。聚指成拳,往往就这么简单,只是我们没想到或者不想做而已。
我很珍惜乡镇锻炼人的环境,我也想利用前两年的时间给自己一个成长的空间。起码在工作上,要把自己的懒用实际行动克服掉。在我熟悉办公室工作的一年半之后,当我提出想下村包干被拒绝时,我突然萌生了想借调的想法。整整一个星期,我用央求的语气请求书记予以放行,但每次都是被冷冷的拒绝,我知道书记也是为我好,县城虽美好,但一切都很现实,吃住的问题、工作能不能胜任的问题、工作关系转不转的问题,等等。但我真的需要成长的空间,我觉得我要么锻炼,要么完蛋。最终,我还是走了。走的很凄凉,以往干部被借调,算是重用,领导都是亲自送行,而我却是凄凉到大批的行李只有自己一个人拿,乡镇没有出车去送,我搭着朋友的汽车来到县城。
说起第二句话,“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这是曾国藩的励志词句。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是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他在京12年,官运亨通,十季七迁,连升十级。虽在对抗太平军时期异常艰难,但屡败屡战,待剿灭后,其地位与声望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峰。曾国藩是治军、管理、政治、洋务的多面手,还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留有《曾国藩文集》《曾国藩家书》等。就是这样一位全才,依然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作为砥砺自己的目标,把耕耘放在首位,不怕付出,方能实现真我本色。
借调到县委后,这句话就代替袁枚的诗句成为了我上班后的第二个状态。开始总会有人笑我,说我不是圣贤,那肯定就是禽兽了。确实,一年多的工作,没有多少能拿的出手的业绩,何况还是草创时期,各项思路与方法还不成熟。学习上则更无建树,亦无成绩。我是要强的,不满足于现实的状态,因此我选择了借调这条路,可能是前途光明,可能是灰暗难行。
刚去县委报到,麻烦就随之而来。吃和住的问题急需解决,而且全由自己负担。吃还稍微好解决,反正都是买,哪里的都一样。住的问题就大了,条件好点的太贵,诸如一套两居室一年6000,而我的工资每月却只有899。条件差些的自己又看不惯。于是,开始奔波找房的日子是最苦的日子。不过幸好有杨仔,我跟着他混了一个多月的公房。后来,他调走了,我还是跑遍全城的房产中介,最终租到了一个月160的民房。吃住问题之余,还有新工作需要适应。信息材料类的工作需要自己开悟,更需要多加积累。
在县委的那段日子里,最艰苦的生活是从大年初五到十五。头一年放年假的时候,我还是在乡镇,领导一个特赦,我就能从初一一直呆到十五。而到了县委,林子一大,领导也关怀不了所有的鸟,而且我还被排了初五的班。记得那天刚刚下雪,天冷的要命,路边没有一个卖饭的,饭店也没开张,伙食只能是自己泡点方便面。房东不让用大功率的电器,我都是趁他不在家,才拿热得快烧上瓶热水。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那段时间生活的颜色总的说来是淡绿色的,凄凉冰冷,但也孕育希望。我每天都起的很早,透过窗户看着东升的朝阳将第一缕晨辉洒在这座静谧的城市。房屋开始变得光亮,微微折射出红晕。这个时候我已经洗刷完毕,拿起了书本,拾起了我原来放下的纸笔和信心,我当时有个目标,我有一个笔袋,里面大概有30支中性笔和20多支圆珠笔,我就想在我将这些笔油用完的时候,老天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收获总是建立在耕耘的基础之上,如果你是有经验的老农,你会知道你付出多少,地力有多少,那么你就能收获多少。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轻人来说,经验全无、不了解外界事物的状况、仅凭全身气力和奔向省城目标的动力,能走多远,除了无限耕耘之外,我不敢祈求收获,因为我怕被短暂的收获遮住视线,我就这样一支笔一支笔的在努力。
努力地过程中总是有收获的。齐鲁晚报一篇文章50元的稿费,让我足足兴奋了两天,与此同时,我行测与申论的进步也日益明显,工作成效也并未打折,我把县委一年多未统计的通报成绩又重新抓了起来,各项工作也步入正轨。原来,一切也可以这样和谐,起码工作学习是两不误的,虽然我一直是一个人过生活,不过幸好我还听着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我还依然不老,我还依然耕耘付出着。
之后又到了市委办公室,学习的积累和工作的经验,让我对新环境极为适应,对新工作驾轻就熟。本来只有三个月的培训学习机会,被领导无限期的延长了。这期间我经历了两次省考,一次岗位第四,我写了第一篇演讲稿,一次岗位第一,我写了今天的内容。其实内容说来说去,可能没有第一篇那样励志,那样提气,只是略带回忆的反省了我两年多的工作生活,但是这种生活经历对于我来说,却是终生难忘。
这两句话,陪伴了我三年。同样陪伴我三年的,是我身边的行测、申论,身边的朋友,身边的自己和心底的幸福。
感谢身边的行测、申论,是题目让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钻研的世界,是你们让我了解了行测两个小时、申论两个半小时付出的意义,它不是单纯的考试,有时候更像是生命的拷问。当“懒”离你越来越近,“圣贤”的目标离你越来越远时,就是题目把我拉回到现实,在现实中憧憬梦想,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付出着自己的耕耘。
感谢身边的朋友,无论是已经提拔的、尚未提拔的、正在挣扎的,无论是待我如至亲、看我顺眼、看我不顺眼的,无论是无话不谈、应付交谈、不屑谈论的,我都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的成功与热情激励了我,是你们的圆滑和世故教会了我,是你们的冷漠和旁观刺激了我。我的这些朋友,真心对我的,我会记一辈子,圣贤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把你们对我有过的关怀和鼓励继续作为我前进的动力,而在你们需要我时,我定会鼎力相助。
感谢身边的自己,那个集“懒”和“禽兽”于一身的自己,正是因为你不断地与我的本神竞争我的身体,才使得本神逐渐强大,强大到我有了自我认知的能力和自我加压的勇气,我会觉得驱赶走你,才是我成功的第一步,我才有毅力一步步的走下去,感谢身边的自己,也许你可以再来,但我还会继续击败你。
感谢心底的幸福,这更多的只是一种感受,幸福感是需要去体味的,那种由心尖慢慢溢出的幸福像刚刚长出的嫩芽,防御力极低,但生命力极强。非洲的尖茅草,半年只长一寸长,被称为“草中最矮”,但当雨季来临,只需两三天,它就可以长到两三米高,堪称“草中之王”。这样的一种成长力,是厚积薄发的,除了知识的积累,更多的输出就是心底的幸福。
省城,我来了,让我这样大声的喊出来吧。
写给自己的演讲稿 站内链接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