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的朋友圈》青春励志开辟真人剧新天地
电视剧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和产物、是面向大众的精神产品,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然而,即便是当下的电视荧屏上每年产出电视剧的数量繁多,但在类型上太多雷同,有时候某一类型的电视剧火了之后关于这个题材的剧就蜂拥而至,打开电视手握遥控器换来换去找不到新鲜感。如何在创新的基础上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电视节目的文化价值是每个电视人都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从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的发展和创新上来说,湖南卫视以“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为目标,秉承“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不仅打造出许多不同种类的综艺节目,播出的电视剧也让观众喜闻乐见,“独播剧场”和“青春进行时”在晚间剧场牢牢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凭借鲜明剧场的风格化、与日播剧的差异化,以改革创新为基础的“青春进行时”多次获得收视冠军,最近在每周二、周三晚10点档播出的实验性真人剧《三里屯的朋友圈》自开播以来便获得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受到了许多的好评和认可。
《三里屯的朋友圈》主要是把焦点聚集在青年人的梦想和生活当中,通过由闫笑、卜冠之、黄鹤立、向沛林、买超等一众素人的表演与经历真实的记录下现在的年轻人走出校门之后面对压力和挑战如何在社会立足成长、在爱情友情之间怎样取舍,一系列的考验都让观众深深的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每个人重塑自我的蜕变相信会让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北漂一族感同身受。
对于许多怀着各种梦想来北京学习创业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在心态的调整上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你想取得多大的成就就要经历多大的磨难,离开学校的温室,放弃老家的安逸,选择在北京打拼能支撑自己的其实就是对于成功的渴望和追求。《三里屯的朋友圈》中的很多小伙伴都是从零做起,最后成为小有成就的草根创业者,杨亦晴和黄鹤立的菜馆、向沛林的网剧、李楠的音乐剧、闫笑的蛋糕店、蒋羽熙的甜品屋都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面对合伙人朋友之间合作信任的考验的冲击,只有在挫折与成绩中不断的付出努力,才会让自己变的强大起来,才会离梦想越来越近,这些经验和素材对于想要北漂或者正在北漂甚至已经走在创业路上的80后90后都会有很大的启发。
说到电视剧,相信无论从业者或者观众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星,现在的许多电视剧也全靠大腕撑场,在剧情创新上反倒退而求其次。《三里屯的朋友圈》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就是以大胆创新的方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明星大腕,不像专业演员演戏时需要细细揣摩角色,下了戏还是镁光灯下的大明星,这部剧的演员全部来自各个行业的从业者,职业类型各不相同,从某种方面与其说是表演,不如说是展示他们自己本身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活状态,无论是花滑运动员闫笑、淘宝店主李妍的职业创业经历还是向沛林崔铉,黄鹤立杨亦晴这两对感情走向十分纠结的多年好友何去何从都牵动着观众的内心,就像有观众说的那样,看这部剧的感觉好奇妙,我们在看他们过去一段时间发生的事,而荧屏上的他们在看更早时候的自己,而现在的他们已经进入到了大结局之后的生活。无论是之前的生活还是之后的生活相信这段与众不同的宝贵经历都会让他们学到不少的东西,剧里剧外的良性互动也是一大亮点。
纵观现在的电视荧屏,单纯讲述年轻人感情、事业的题材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张扬个性的一代,这种个性张扬将从衣着、发型等个人生活领域向参与、表达等社会生活领域扩展。与父母的传统思想不同,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即便是在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上有所不足,但在其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锻炼出自己主动思考和分析选择的能力,《三里屯的朋友圈》就是用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手法让大家对于这个群体的生活成长状态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知。
生活才是最好的剧本,真人加电视剧的模式本身可以说是电视史上一次全新的探索,甚至可以说是绝对颠覆性的尝试,况且现在电视剧播出平台从电视单一媒体走向互联网、移动媒体等多媒体平台播出,电视剧的剧集模式趋向多元化,电视剧受众接受方式更自由灵活。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剧方来说这些的尝试和选择是一次有意义的冒险,相信《三里屯的朋友圈》播出引发的各方高度关注思考和讨论会给那些跃跃欲试的电视从业者们注入一针强心剂,让大家感受到信心和鼓舞,在以后的电视剧集的制作上不断尝试新的方向,对于电视剧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