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狼大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文/董盼盼
人生很匆忙,有谁愿意在风景里,为自己唱首歌;人生很残酷,有谁能够在蹉跎里,为生死冒次险。近段时间以来,好莱坞大片在影院轮番上演,3D《泰坦尼克号》让影迷们重温了十四年前的经典之作。《灵魂战车:复仇时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视觉盛宴。“生或死,就在今天”,一句简单有力的海报宣传语让动作惊悚力作《人狼大战》倍受期待。
该片改编自伊安-杰夫斯的短篇小说《鬼行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阿拉斯加寒冷极地中令人脊背发凉的求生故事。在石油接近耗尽,世界经济失序的那一天,美国征招了许多亡命徒和问题人员,前往寒冷的阿拉斯加极地,去勘探地球上硕果仅存的石油资源。然而在一次任务中,运送工人们的飞机在极端气候下悲惨失事,幸存下来的几个男人发现自己原来很不幸,因为他们正好掉进了一个野狼群的领地,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处不在的寒冷和狼牙利爪的寒光……这部由乔·卡纳汉执导,连姆·尼森、达拉斯·罗伯特斯、弗兰克·格里罗、德蒙特·莫罗尼等担任主演的商业大片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候被激发出的不普通行为。紧迫的情节,流畅的节奏,没有承载多么深刻的内涵,也并未引出多么振聋发聩的道理,就是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带入了颇为深层的生存层面。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现在耳机里还会时常响起齐秦这首通往狼的内心世界的歌曲,它自省、孤寂、并带着点狂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谈狼色变,狼性的四大特点就是:“贪”“残”“野”“暴”。 狼性是一种在有限或劣势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手段,是一种主动奉行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则以及危机意识。人性则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其实,一切动物的特性都有它的共性——原始野性。即使当今的已经理性化的人,在特定环境也会产生原始的野性。灰狼为了领地袭击人类,不幸掉入灰狼的领地的尼森等人为了活命与狼战斗。人和狼相遇,生和死较量,在无情的大自然面前,他们只能按照自然的法则决出胜负。极寒、天黑、食物短缺、没有救援、思想不统一,当人性面对狼性的时候,起初很残酷,接着更残酷,最后会好一点,但绝大多数都死在最初,却见不到最后,“生或死,就在今天”,不仅是指片中人类角色的命运,其实这句话对于片中的狼来讲,有着同样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商业大片,《人狼大战》在制作上相当细腻精良,走的是写实风格和记录感的叙事方式,意在为观众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孤独和恐怖感。无论是那一场让观众身临其境般的空难全过程,还是巨大的暴风雪世界,特别是片中的“反派们”——北极狼群,都是真真实实地令人过目难忘。其实,片中所有的狼都是CG制作的。但电影并没有因为有了高超精细的CG技术,就为了视觉效果而夸大狼的体形或者外表,电影仍然遵守着写实的方针,以最现实的表现,描述了片中人类的每一个生死对手。从每一根扎手般的毛,到恐怖的牙齿和阴森的眼光,一个个人类的血染红雪地,非常挑战观影神经。片中一切特效和化妆手段,都是在为逼真的场面和特写服务,让人觉得根本不是特效而就是真的。
正是基于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推进至深层次领域的叙事情节和真实感的震撼效果,才让很多观众对这部电影有更多思考与品位的空间。在环境氛围的烘托上,电影中几乎每一刻都让观众处在提心吊胆的状态边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片也跳脱了“屠怪兽而后快”的俗套,冷静的头脑,取舍的勇气,选择放弃还是战斗的信念和智慧都在一念之间,人与狼的对决是充满血性与男人味的,而影片最后开放式的结局,更是意味深长。
联系方式:邮箱: www.dpp.com@qq.com QQ:305303610(注明事由) MS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