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希希的《三国》能为电视剧树立标杆吗
文/董盼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老版《三国演义》的这首主题歌彷佛把持续了一百余年的乱世,一直被传颂至今的大传奇时代“三国”古今多少事、都付唱谈中”,随着高希希新版《三国》的热播,人们对于新旧两版对比讨论所引发的热潮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电视剧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一部能够被普遍认同的优秀电视剧应该具有哪些特性?在兼顾娱乐属性和商业属性的同时,电视剧应如何坚守应有的文化品格?高希希的新版《三国》能为电视剧的导演们树立一个标杆吗?
高希希曾经说过,“拍三国对我来说,首先是一个使命,这是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东西,是面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事,必须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我们拍三国,就是希望把其中的民族精神和力量在今天继承、弘扬下去。”在没看之前,对于新版《三国》的期待并不高,以为还是和很多的翻拍剧一样难以超越经典,让人失望。但看了10几集后由衷的觉得高希希说到做到了,新版《三国》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出乎了人们的意料。尤其体现在“新”上,老版《三国演义》采用的是古文和白话文参合的语言,新版《三国》基本全变成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还改变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以蜀为主线的模式,在一开始着力刻画曹操,这也成了很多人批评高希希的话柄,其实这样的批评毫无道理。老版《三国演义》就像是“照着葫芦画瓢”,和看书没什么区别,新版《三国》则是“举一反三”更加灵活的讲述历史,总之各有各的好处,无论是哪一版,也都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但从新版《三国》中你能看出经典,也能看到娱乐,更能体味到高希希的诚心。
自1958年《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中国的电视剧事业几十年来风雨兼程,中国电视剧导演们一路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如今以累计数以20万计的已播出作品,10亿人以上的庞大观众群体,打造出了电视剧艺术的“王者气势”。
为了更好的促进电视剧的发展,近日2010年中国电视剧导演北京论坛将盛大开幕,这是由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生命力、亲和力和自我约束力的新群体——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组成。届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些影视剧导演将齐聚一堂,对电视剧艺术、现象、成果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评析、交流;以各种方式对电视剧创作、产业态势、会员作品等进行多方面研讨,为创作影视精品,繁荣电视艺术,促进产业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最近几年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可谓是风风火火,每年都有很多的热播剧横空出世。像去年的《我的青春谁做主》就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偶像剧;《蜗居》让人感觉是描写现实主义的恐怖剧;还有今年的《媳妇的美好时代》贴近生活的家庭剧等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这些电视剧之所以能跳出来主要还是因为它们所表达出来的主题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电视剧不同于电影,它是分集按天播放的模式,赚的是收视率,只有抓住观众的内心,观众才可能追着电视看。虽然我们的电视剧现在在数量上已经足够多甚至趋于饱和,但在质量上却远远落后。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剧都是整体规模较小、品质方面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进行的。新版《三国》号称是目前国内耗资最大的电视剧,战争特效也是目前电视剧中最炫的,很多方面都可以说是打破了电视剧数据的历史,制作水准甚至堪舆一般的电影相媲美,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在制作模式和产业形态上的“一次探索和变革”,我们的电视剧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从电视剧大国向电视剧强国的转变。
就拿播出举例吧:电视台买电视剧有时候也像是一个风险投资,为了获得高的收视率,降低风险,很多的电视台在一些明星导演演员云集的剧时都也使劲招数,把电视剧当做汽车,都想驾驭,踩着油门往前冲。像2009年《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四家卫视联合首播,江苏提出零点首播概念,抢先了播出时间,上海台删了一集,导致跳播,云南台全天连环播。其结果是,各家都变成了抢播、循环播,看得观众秩序错乱,审美疲劳。该剧一出碟,观众干脆选择直接看碟。这一次,新版《三国》正在江苏、安徽、重庆、天津四家卫视热播,《三国》播出也吸取教训,四家卫视和出品方在播出前就签下君子协定,谁也不准抢播乱播。在行业利益的前提下还是得势必遵守行业准则,这样才更有利于电视剧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认为,高希希的新版《三国》为电视剧的导演,电视剧的发展革新都树立了一个标杆。中国的电视剧导演们也都应该秉承着服务国家、服务大众、服务时代的宗旨,制作出更加丰富、更加精良的电视作品回报社会和观众。通过影视剧导演论坛大会一起推动中国电视剧行业健康、规范、科学的发展。
联系方式:邮箱: www.dpp.com@qq.com QQ:305303610(注明事由) MS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