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女儿一起读了《云朵面包》。
午饭时间,我问女儿:“今天中午姥爷不在家,只有妈妈和笑笑,我们吃什么呢?”
女儿不假思索地:“吃云朵面包吧!”
我笑道:“可是面包店太远了呀,咱们怎么去呢?”
女儿想了片刻:“坐公共汽车吧!”然后满眼期待地看着我
于是,那天中午我们坐公共汽车去买了“云朵面包”。
多么美好的一个中午!
http://s7/middle/4875a4eat867393f58186&690
因为《云朵面包》,让我想起小时侯的自己,渴望拥有妈妈那样的一双雨靴,好在下雨天出去踩水洼。
因为《云朵面包》,让我想起童年时每逢雨天,趴在窗台上数着一个一个的雨伞,看着玻璃窗上一滴一滴的雨珠,天马行空地想着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些画面都在我看完《云朵面包》后一个个浮现出来。
也因为《云朵面包》,我如今深切体会到女儿的心情,明白为什么每次出门,她总是专注的看着一片树叶或是叫我停下来听着什么;为什么下雨天她也嚷着:“要出去玩儿!出去玩儿!”;为什么她总能看到我不注意的,总能听到我没听到的。
我,不得不钦佩作者的想象力。这些柔软又温暖的童年往事,一定深植于作者的心中,这颗想象力的种子在她成长过程中不断摄取养分,发芽开花,终于在某一天结出甜蜜的果实。
http://s7/middle/4875a4eat8673c8f4bf96&690
第一次看到《云朵面包》的插图时,我的视线就被定格在了那里,感叹插图的表现力是自己从未见到过的。新鲜的、生动的、似乎就是触手可及的。暖暖的真实的橙黄色的灯光;在厨房里准备早餐的妈妈的背影;雨天街道上碌碌的人们,都似在眼前,毫不造作也不虚拟,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动。
傍晚,姥姥下班回来,女儿很是兴奋的冲进自己的房间手捧着未吃完的半个“云朵面包”给姥姥看。
姥姥问:“这是什么呀?”
兴奋不已的:“云朵面包!云朵面包!姥姥吃!”
看着姥姥似乎也很享受的吃着,女儿心满意足的笑了。我看到绘本的力量真的是无穷大。我想,也许女儿她还不能真正懂得“分享”的意义,但她这样做了,也得到了快乐。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