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反派影评
(2017-06-18 21:59:22)
标签:
时评 |
在当今这个时代会有人不喜欢看电影么?我想应该上没有。但同时在这个烂片泛滥的时代,作为消费群体的观影者,该如何看待又该如何选择电影呢?我们通过宣传获取电影信息,通过口碑和评论了解电影所谓的好坏。但实际上,在真正观看一部电影之前,我们都是小马,只有过了河,才真正知道这部电影的河是深是浅。
电影是艺术,也是娱乐方式。作为前者,我们需要专业的眼光来鉴赏,作为后者,我们更看中感官享受,为普通大众所津津乐道的大部分都属于后者,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炫的特效和宏大场面已经成为广大群众评判一个电影好不好看的重要依据。我一度也是赞叹炫酷的,而且心中一直有个潜意识的认定:电影都是假的,就算有这样那样的漏洞,毕竟是电影嘛,何必较真。但现在,我不再这么认为。无论艺术还是娱乐,它首先是一件作品,既然是作品,就该遵循它该有的标准。
正因为对电影有了一些看法,逐渐在喜马拉雅上关注影评,基本上能search到的和影评相关的节目,都试听了一遍,到最后只保留两个,其中一个就是反派影评。(顺便吐槽喜马拉雅做节目的门槛真低,随便什么人东拉西扯就能成一档栏目,虽说现在所谓的专业界限越来越模糊,也不能信口胡说误导他人吧。专家都不可信,又何况一群小白。)反派影评的主持人波米,对他除了反派影评和公众号,没有其他了解,但从节目可以多少知道这个人的性格,至少可以看出他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虽然有时候有些偏激,但作为一个电影的资深评论者,抨击性言论并不是什么缺点,一贯的标准和要求,任何的瑕疵都会被拿到放大镜下公开讨论,倒是那些名导巨星,想想自己的作品是否经得起吹毛求疵的推敲。
这档节目之所以吸引我,首先一点没有推销色彩,除了推销本身公众号,不在节目中夹带任何广告,聊电影就只限于电影,可以有个人倾向,但评论尽可能客观。每一期节目的程式都是一样的,电影基本介绍,包括分级,删减票房,导演等;打分,推荐人群;剧透环节,主持人嘉宾关于电影优缺点的意见交换;外延等。因为有嘉宾的加入,所以在带有主观色彩的剧透部分,因为观点不一,会听到各方的讨论,有时候甚至可以用激烈来形容。并非一定要说服对方,主要是要表达自己。外延部分会涉及到很多电影相关的其他信息,包括导演,原著,文化背景等等,属于长知识部分。
反派影评的嘉宾是为节目增彩的一个亮点。电影的类型不同,波米请到的嘉宾也不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波米对于节目的用心程度。就说去年那部垫底辣妹的那一期,为了让大家了解这部电影的文化背景和日本现在的真实情况,除了本土嘉宾,他特意连线了生活在东京的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子就拉近了电影和生活的距离,让我们这些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对日本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了更多的理解。前一段时间评论沉默,嘉宾雷普利对于宗教和西方文化非常熟悉,在讨论过程中就会针对影片中的一些情节和场面做出近一步饿解释,这对于不了解基督和传教的观影者非常有帮助
波米自身就是一位比较有个性的影评人员,对电影有非常多独到的见解,评价电影就按照电影的标准和规矩,不谄媚,不妥协,不带太多情怀,不会因为是名导演名演员或是高口碑,就降低标准。他做的是专业影评,不是大众评论。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电影,学习电影,看懂电影,反派影评绝对是一个好的选择。主人有个性,节目自然不庸俗。
即使仅仅作为普通的观影者,消费电影也该选择有品位且有营养的,感官上的刺激只是暂时的,精神上的滋润才能让人更有深度。烂片泛滥的时代,你选择好了么?
前一篇:报花名 (老版)
后一篇:经历了军训洗礼的闺女回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