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科大的休读点——“笔墨纸砚”

(2012-07-06 16:19:10)

◆游览见闻◆

山科大的休读点——“笔墨纸砚”

 

博主按:我于去年“五一”,发过一篇博文——《对“山科大”青岛校区的初步印象》,得到了网友们的支持,先后有二百多位网友点阅此文。

那是记述的20098月的事,如今两年过去了,学校又有一些什么变化呢?最近,我随女儿再度来到该校住了半月,昨日( 74日)刚刚返回。笔者发现,去年9月这里曾举行过建校六十年校庆,“同庆六十年华诞,共创美好未来”,“六十载桃李芬芳,一甲子栉风沐雨”,“把握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打造和谐校园,构建幸福科大”的豪言壮语,仍呈现在宣传栏内。同时,又有几幢新建教学楼矗立在世人面前。最惹人注目的,还是校园环境的变化——“让绿色在生活中洋溢”,“让绿色拥抱校园”。

这里,我重点介绍学子们的休读点——“笔墨纸砚”。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的休读点之所以称之谓“笔墨纸砚”,是由地形地貌组成的,是大自然赋予的天工之作。

休读点始建于200610月。整个休读点,山水相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温情惬意。各个景点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是学校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成为学生校内休读的理想场所和来宾参观旅游的好景点。

笔架山、墨水河、励志坊、名人园、砚湖与科大这片绿地,构成了一幅秀丽多彩的山水画卷,为美丽的校园添姿增彩。

“笔”:笔架山。科大校园西端操场毗邻洞门山,成为科大校内之山,海拔140米,是学生登山休闲、读书玄思的好去处。“洞门山”又称“豆母山”,经翻查青岛市黄岛区《辛安镇志》,知古话曰:“东有墨水河,西有笔架山”。可知其又名“笔架山”,且名称由来已久。而此山顶部,形似笔架,当地人亦称其笔架山。据此,启用原来已有的“笔架山”的名字,寓意乃科大“扛笔之山”,寄予学校师生“大笔书春秋”之意。

“墨”:墨水河。笔架山脚下,教学区建设的墨水河小水系,横贯教学区东西,长一公里之多。为水边的学生修建了绿茵休读长廊,以方便学生读书休闲。驻足于此,可听迭水声响,亦可赏水中游鱼、莲荷绽放的景致。既是学校一道亮丽的景观带,又使学生享受到校园环境对身心的愉悦。墨水河源头处,则有取义于朱熹《观书有感》一诗的“半亩塘”。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墨水河畔,坐落着励志坊和名人园两个中西比较文化的校园文化景点。励志坊,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坊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2006年科大校庆55周年之际,校友及合作单位特捐此坊,并命名为“励志坊”,旨在激励全校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奋发图强,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前后两面分别设有房额两款:博学于文,笃行于道。取自于《中庸》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语,而在语言和内涵上有所精炼和提升,于“学”与“行”的辩证命题之外,又发展出“文”与“道”的哲学命题。

励志坊与名人园,一东一西,等距离坐落在主教学楼的两侧。这独具匠心的景观设计与建设,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启示学生思考:中国古代何以昌盛,西方近代何以先进,中西文化的优势劣势又是什么。就是要让学子们感悟:要实现中国的文化创新,要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必须从古代、从西方汲取营养,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而找到民族的自我超越之路。

名人园蕴含着西方科学精神旨趣。名人园中的十尊净高三米的西方科学家铜像,分别是西方著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开普勒、牛顿、瓦特、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和詹母斯·沃森。从人物所处时代看,远至两千三四百年的古希腊文明时期,近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从人物所研究的领域来看,更是涉及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等各个领域。

名人园内的十尊头像堪称一部浓缩的西方科学发展史。科大学子无论上课下课经过于此,还是周末假日休闲于此,都能无形中感受到科学精神的崇高与知识力量的伟大,从而激励科大学子在学习的征程中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勇攀高峰,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砚”:砚湖。笔架山东北方向不远,则是校园内最大的水体景观——砚湖。它是利用了当地百姓挖沙挖土形成的水坑基础,通过变通规划,保留原貌加以利用改造修建而成。配以建筑凉亭、廊架,水中设有石灯三柱,恰似三潭印月,湖面设置小船两只,加之晚间的湖光倒影,深受学生的喜爱。

“纸”:科大这片绿地。“笔、墨、砚”都呈现在科大校园这片绿地(纸面)上,构成了一组深厚的文化景观景象。

0一二年七月五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