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跃居全球第二新能源助力中国汽车提速
(2022-10-18 11:27:23)
标签:
新能源汽车 |
分类: 行业行情看趋势 |
5%增长稳了!今年前三季度,基于6—9月车市的强劲反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将全年增速预判重新调回至5%。10月11日,中汽协公布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汽车销量1947万辆,增速较前8个月提升2.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和新能源汽车成为车市强有力的放量引擎,助力今年车市强势回升。前三季度汽车累计出口已达211.7万辆,超过去年全年出口数量,新能源市场不断走高,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56.7万辆,同比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23.5%。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到8月我国汽车出口量191万辆,同比增长47.5%,这一数字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量,超越了德国的汽车出口量,仅次于日本。
在强有力的“两驾马车”拉动下,在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持续作用下,四季度汽车产销量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四季度车市或现“翘尾”效应。
出口成汽车“放量引擎”
目前,在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的持续发力下,车市在“金九”传统黄金消费季受提振效果明显。9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67.2万辆和26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5%和9.5%,同比分别增长28.1%和25.7%。
其中,乘用车9月产销量分别为240.9万辆和23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2.7%。乘用车市场的快速恢复,拉动汽车市场整体增速进一步扩大。这其中,自主品牌市占率在稳定扩大,前三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816.3万辆,同比增长26.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8.1%,从9月单月销量情况来看,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50%。
出口板块成为放量引擎之一。据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汽车企业出口30.1万辆,同比增长73.9%,也是继今年8月以后,中国汽车出口第二次实现单月出口突破30万辆。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出口已达211.7万辆,超过去年全年出口数量。
更为关键的是,在出口数量大幅提高之外,中国汽车出口的“质”也明显提升,摆脱低端产品的标签。乘联会数据显示,在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均价是1.29万美元,到2022年8月已经来到1.89万美元。
中国汽车受到海外市场认可的背后,在于其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此前,中国汽车多以低廉的价格为“卖点”进军海外市场,并没有获得大幅增量,如今中国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快速发展下,技术水平不断领先,中国制造工业角色已经发生转变。
“很多中国出口的汽车都有智能网联配置,甚至还有当地的语音识别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出口一方面受益于海外市场的供不应求,更重要的是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在海外市场的产能和需求恢复平衡后,中国汽车出口的势头依然能够延续。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出口的新动能。10月7日,蔚来宣布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继挪威后继续进军欧洲市场。同时,蔚来将在四国市场构建完善的加电体系,目前已经在欧洲接入38万根充电桩,截至2022年底,蔚来计划在欧洲建成20座换电站,2023年底有望达到120座。
理想、小鹏、岚图等新势力品牌同样进入欧洲市场,上汽、长安、长城、吉利、奇瑞等中国车企甚至在海外布局建厂,将进一步支持中国品牌在海外“生根”,助力中国汽车出口不断升温。
新能源汽车贡献超两成
出口板块大放异彩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增加,也将继续提振车市。在今年前三季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贡献已超两成。
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23.5%。头部企业纷纷有显著增长,如比亚迪1-9月累计同比增长2.5倍,吉利增速高达3.8倍等等。
中汽协分析指出,6-9月车市强势回暖,一方面来自车市的“自我修复”,另一方面则源自诸多利好政策。今年5月中下旬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释放一系列促消费、稳增长的举措。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车市提振效果显著。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8月,全国约355.3万辆车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累计减征车购税达230.4亿元,平均每天减征购置税2.5亿元。今年9月,国内车市依旧延续优异表现,传统燃油车销量为145.3万辆,
同比增长12.2%。
总的来说,今年三季度汽车月度产销量快速增长,呈现“淡季不淡,旺季重现”态势,带动行业企稳回升。基于此,中汽协方面认为,在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持续作用下,四季度汽车产销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车市可达5%增长目标。
目前,按全年销量2750万辆的目标来算,四季度车市销量期望为803万辆。据了解,购置税减半政策今年底即将到期,如果该政策不延续,消费者往往倾向于抓住这一政策红利尾巴加快购车,企业也会加快供应速度,这也意味着四季度车市有可能“翘尾”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车企和经销商正在加紧补充库存应对购买需求。今年前9个月国内车市累计补库近17万辆,其中5-9月库存回补较大,9月厂商库存环比增长6万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5-9月厂商批发的增长量为年末的零售强增长奠定基础。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亮点。产销量高速增长的背后,更关键的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发展加速阶段,迸发出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
新能源车激发行业发展动能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加速阶段,产品销量高速增长,市场规模扩张力度较大。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了L2级智能驾驶乘用车大规模商用,开放道路测试及多场景高等级示范运行取得突破。基于此,应通过技术迭代升级、核心产品创新、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对于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高精度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下一步,应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基础技术需求,发挥重大科技项目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核心基础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应注重新材料体系动力电池研发,加快动力电池回收的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并做好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研发。
同时,技术的优化离不开电池的智能制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我国一直在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大规模智能制造。未来,应采用智能化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制造的浆料制备、极片制备、极芯制备等核心工艺实现“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和“模型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应建立数字化动力电池制造车间,利用机器人自动化组装、智能化物流与仓储、信息化生产管理及决策系统,实现动力电池制造的智能化生产。
与新能源汽车不同,智能网联汽车是基于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演进,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已成为其产品发展趋势。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汽车动力系统本身,还涉及与人工智能、芯片、通信、地图定位等多领域的交叉融合。整车企业在技术集成、生产制造、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具有优势,智能网联系统企业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方面具备成长空间,而动力电池企业在新能源动力系统、能源管理、充电网络等领域值得深耕。因此,需注重引导整车、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主体加强协同创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健全和优化,还与创新创业活动衍生的新技术及新企业密不可分。基于此,要鼓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动力电池结构创新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创业。应结合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及核心部件产业化,鼓励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