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快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014-05-20 16:21:25)
标签:

加快发展资本和技术密

财经

分类: 尘封旧作谁来读

      如果按照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可以把产业划分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三大类。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即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来划分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的比重较大。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随着经济发展,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在工业化初期,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随着重化工业化的进展,在工业化中期,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快速上升,尤其是进入发达经济阶段,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笔者运用经济学界最常用的H·B·钱纳里的划分标准,选用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和增加值比重、霍夫曼比例、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的比重、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等6种指标,对浙江与沿海主要省市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判定和比较,其结果见表1。

表1     浙江与沿海主要省市工业化发展阶段比较表

省 

按人均GDP

按就业比重(%)

按增加值比重(%)

按霍夫曼比例

按要素密度

按贸易结构

发    展    阶    段    判   

浙江省

中→后期

中→后期

中→后期

第四阶段

前期→中

后期

江苏省

中→后期

中→后期

中→后期

第四阶段

中期

后工业化

上海市

后期→初

后期→初

后期→初

第四阶段

后期→初

后工业化

广东省

中→后期

中→后期

中→后期

第四阶段

中期

后工业化

山东省

中期

中期

中期

第四阶段

前期→中

后期

注:“初”是指发达经济(即后工业化)阶段的初级阶段。

根据表1综合比较,基本判定江苏、广东、浙江三省工业化大致处于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山东省工业化正处于中期阶段,上海工业化则处于后期向后工业化迈进的阶段。

同时,根据要素密集程度,可以将上述五省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上海,规模以上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占75.03%,劳动密集型产业占24.97%;第二类是江苏、广东和浙江,规模以上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别占67.6%、65.34%和60.59%,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别占32.4%、34.66%和39.41%;第三类是山东,规模以上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占52.92%,劳动密集型产业占47.08%。因此,按要素密集程度进行工业化程度高低的排序为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由于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比重,浙江为77.33%,江苏为86.36%,上海为96.14%,广东为83.81%,山东为86.25%,而非“规模以上”企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据此推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上海大致为27.87%左右,江苏、广东分别大致为41.62%、45.23%左右,浙江大致为53.16%左右,山东大致为54.36%左右。

上述通过工业化发展阶段和工业内部结构的分析与比较,可以得到两点重要结论:一是浙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工业所有要素类型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在沿海五个主要省市中是比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在五省市中是比较低的,远远落后于上海,与广东和江苏的差距也不小。二是浙江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江苏、广东大致相似,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但是,工业内部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内部结构优化不够,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偏低。因此,浙江应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大其在所有要素产业中的比重,以达到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的目的。

浙江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措施。

加大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目前,全球重化工业(主要是汽车、化工等产业)投资集中投向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也是近年来外商投资的主要行业。长江三角洲又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浙江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港口等资源条件。浙江应该抓住机遇,加大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在引进外资的方式和方法上,可以以开发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为主要载体,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在对引进外资的选择上,一要注重引进本行业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努力引导跨国公司把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到浙江;二要注重引进拥有产业集群产业链中薄弱环节技术的先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加大资本的投入,形成规模经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就是规模经济,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形成相对集中的经营核心。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大型企业不多,小型企业却多如牛毛。这些小型企业不但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一般,也没有知名的品牌,多数从事着模仿、加工等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对资本需要量大、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政府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加大资本的投入,逐步形成规模经济,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拥有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对高新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也给于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发挥政府政策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成长性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大对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等的资金投入。浙江是个制造业大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技术密集型行业扩张、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完成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整个制造业的产业绩效具有较为明显的上拉作用。从产业关联效应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很大,对其他产业有极强地带动作用。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活动,加快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研发等环节的资金的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快建立和推进研究与开发部门的发展,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各种协作,大力实施名牌培育工程,努力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成分。

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结构是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物质资本的使用量增加,简单劳动的使用量相应减少,技术型人才尤其是初级技术人员的使用量增加,简单劳动力成长为技术工人。期间,需要的是:组织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改进型人才和技艺型人才。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时,资本资源中,物质资本含量减少,技术资本的含量增加,对高级人才的需要量增加,技术资本是人力资本的物化,特别是对高中级技术人才的操作、指挥管理的能力要求提高。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侧重于能对高技术含量的资本资源实行应用、消化、组织、指挥和管理的中级以上人才的培养。期间,需要的是:决策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生产管理人才。浙江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以上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培养,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