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兴来:姚泉名先生诗词艺术探析

(2017-11-24 21:43:54)
标签:

姚泉名

诗词

周啸天

李兴来

成都

分类: 奓湖友声

青堤小立烟山远,读醉奓湖淡墨图

——姚泉名先生诗词艺术探析

李兴来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人文鼎盛的荆湘大地,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传统,近代以来更是涌现了诸多诗词名家。在这个浓郁的文化氛围里,青年一代奋起直追、人才辈出,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青年诗人,姚泉名先生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姚泉名先生,生于1970年代,湖北汉阳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心潮诗词评论》副主编、《九州诗词》副主编。他文质彬彬,才华横溢,沙月先生在《奓湖竹笑猗猗》中形容他说,“泉名身个敦实,大约是军营磨砺的缘故,北方汉子一般,方正的脸庞上,一双细长的丹凤眼,徒增几分书卷文气。”他擅于诗词与评论,犹喜作竹枝词,作品散见于报章,著有《奓湖轩吟草》、《竹笑集》等。

李兴来:姚泉名先生诗词艺术探析

姚泉名先生论诗,非常重视诗词的立意,认为一首好诗,应该立意高远、寓意深刻。他在《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好诗的标准之我见》中说:“所谓'立意',就是在思想内容上境界要高,要有与时代合拍的健康的思想内容,而这些思想内容还要蕴含在诗的境界之中。诗词是高尚的文学艺术,要代表先进文化,要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放歌,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只会被时代所抛弃。”同时,他非常看重诗人的修养,认为诗人要有高洁的人品,主张诗词应源自真实的生命感悟,诗之魂在于情愫,诗之质在于抒情,诗词要真诚,有真情,情真意切,有感而发,出于自然流露之真心,绝无矫揉造作之情态。他在《诗缘情志合风雅——覃锡昌先生诗词阅读札记》中说,“诗缘情本是入门的标准,但诗词之情也如商品,有正品和赝品之别。古往今来,诗写得天花乱坠,人做得猫狗不理的所谓诗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无非是诗缘了假情。”因此,他的诗词作品,写眼前景、当前事、心中情,顺乎人理,接其自然,贴近生活,绝无矫揉造作的伪饰和不切实际的浮夸,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本色纯真的艺术天地。

徐增《而庵诗话》有云:“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字不可掩饰。”姚泉名先生曾有过军旅生涯,培养了浓厚的家国观念和民族立场,他关心国家大事,心系民族前途,关注社会民生,故其所作紧跟时代,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其作《杞忧》云:

 

急雨敲窗困小楼,书灯应解杞人忧。

朝中对策无新意,残局终须肃毅侯。

 

在“肉食者鄙”、“朝中对策无新意”的形势下,诗人困坐小楼,仍不能忘怀家国大事,虽自题为“杞忧”,却足可见诗人情怀。末句“残局终须肃毅侯”,既是对李鸿章式支撑局面人物的期许,更是诗人“塞上长城”般的自许。他游天涯海角风景区,联想到祖国南疆,作《游天涯海角风景区》,诗云:

 

人言海角即天涯,磐石年年数浪花。

最爱滩头稚儿语:天涯应是在南沙。

 

从海角天涯起兴,通过滩头稚儿之口,引出了心中最为牵绊的南沙群岛,在尔小邦对南沙主权呶呶不休之际,尤能打动读者。其作《丽江黑龙潭》云:

 

镜潭云影熨如平,流下街桥惠古城。

试问瑶池天上水,何曾一滴到苍生。

 

诗人从游黑龙潭而联想到天上瑶池水,发出了“何曾一滴到苍生”的慨叹,内涵丰富,寓意深沉,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更富有无限的遐思。

刘勰《文心雕龙》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姚泉名先生诗思奇特,感情深挚,主题宽阔深邃,意境超俗高远,不因袭古人,不附和他人,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作《阅江楼》云:

 

放眼须能及九州,金陵北顾大江浮。

寄奴岂识偏安策,洪武原非守拙流。

云起平桥含海雨,山过古市跃华骝。

若无一种英雄气,不必随人上此楼。

 

诗人站在阅江楼上,目览九州大江,穿越时空限制,胸怀浩荡,英气勃发,将英雄之气、怀古之思诉诸笔端,豪放深挚,动人心魄。他途径芷江,见布瓦杉墙,秧田村居,作《过芷江》,诗云:

 

布瓦杉墙翠竹环,村居两两半藏山。

秧田水足江新满,常被青崖撞个弯。

 

从芷江所见村居藏山、秧田水足的景象起兴,娓娓道来,清雅有致,结句奇思妙想、卓尔不群,“常被青崖撞个弯”,极富动感和想象,陡然掀起高潮,给人留下深刻恒久的印象。他途径鹤庆,作《鹤庆道中》:

 

路入重峦似蟒缠,几家村寨半山悬。

玉皇不是瘾君子,何故烟田种上天?

 

诗人从鹤庆道中所见,路入重峦、村寨半旋,山上袅袅炊烟而产生联想,发出了“玉皇不是瘾君子,何故烟田种上天”的疑问,可谓是神想天来,饶有意趣。雷海基先生在《善于造境,方得神韵——谈姚泉名诗营造意境之法》一文中说:“姚泉名的诗有一种难于言表的神韵,透着神气与韵味,有含蓄朦胧之美,生鲜灵动之感”,可谓是是允当而贴切。

姚泉名先生的诗词造语新奇,贴近生活,洋溢着清新的气息,正如他在《长沙听熊东遨老师讲座》中说的一样,“敲诗不厌时人语,翻手清奇覆手新”。他游武当山,遥望南岩宫,作《望武当山南岩宫》云:

 

谁削青峰剩半边,更镶楼阁共云悬。

仙家也有顽皮处,不把平川作洞天。

 

这首诗从青峰、楼阁写起,青峰陡峭矗立,似被谁削去一块,只剩下半边一样,楼阁更像是镶嵌在上面一样,诗句通过“削”、“剩”、“镶”、“悬”几个动词,生动地将南岩宫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一句“仙家也有顽皮处”,想别人所不敢想,道别人所不能道,亦庄亦谐,别出心裁,盘活了整首诗的意境。姚泉名先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灵感,无论雅俗都能付诸吟咏,如他的《厨房下水道堵塞有感》:

 

昨夜谁偷息壤来?厨中玉管堰成灾。

池翻墨浪云长策,水漫金山灶母台。

打气筒催三万下,弹簧棒搅九千回。

此生唯剩吟诗力,不是疏通关节才。

 

厨房下水道堵塞这种日常糗事本与诗无涉,但诗人妙想天来,由此联想到息壤、玉管,墨浪、金山,活用旧典,生发新意,有意趣、有内涵。特别是“打气筒催三万下,弹簧棒搅九千回”的夸张描写,更人让人忍俊不禁。尾联收束全诗,“不是疏通关节才”,语意双关,引人深思。其作《咏粉笔》云:

 

点亮黑眸子,身轻玉骨香。

写成人字后,擦去亦无妨。

 

从粉笔在黑板上的书写联想到做人,通篇无一僻字生词,真正做到了老妪能解、明白如话,但同时又寓意深刻,意韵悠长,具有丰厚的生活质感和睿知哲思,若无超常的艺术感悟力是很难臻于此境的。

周啸天先生在《题材不是问题》一文中说:“诗生于真的感动。凡是打动了你的题材,就是你的菜。凡是能使你‘竟日不能忘’的题材,就是你的题材。”[1] 姚泉名先生的诗词作品,从家国大事到生活琐屑,取材生活,由感而发,信手拈来,俯拾即是,不仅登高述怀、俯仰慷慨,也吟花弄月、抒写性灵,题材极为广泛,且多巧思杰构,体现了诗人的当行本色和艺术造诣。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生活体悟的深化,姚泉名先生诗词创作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愈加深刻、风格日益突出,相信聪慧如斯、勤奋如斯的他,必将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期待和精彩。

 (作者系山东聊城东郡诗社秘书长)



[1] 周啸天:《题材不是问题》,发表于《岷峨诗稿》,2016年秋,总第1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