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诗词阅读札记

标签:
刘洋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华科梁子湖区 |
分类: 奓湖杂谭 |
帅哥有“帅诗”
——刘洋诗词阅读札记
姚泉名
初见刘洋兄,即讶其帅。在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第六届的副会长中,他应该是最年轻、最帅的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在拜读了刘洋兄的部分诗词作品之后,对其“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率直为帅。诚然,诗词以含蓄委婉为贵,如刘知几《史通·叙事》说:“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但是,率直也是别有旨趣的手法。某些时候还非得率直不可。例如,唐代元白提倡的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白居易《新乐府序》),早已违背了儒家诗教“主文而谲谏”(《毛诗序》)的原则。但是,不如此,何以能喷涌诗人的愤怒、彰显人民的呼声?刘洋兄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但面对一些社会现象时也会发出率真直切的洪钟之音。如《次韵刘戬初入关诗》:“律例天条必奉将,忠肝铁骨鉴穹苍。为官敢噬黎民血,定付刑司典咎殃。”字字铿锵,斩金截铁。勤政守法、两袖清风者闻之当颔首而笑;贪赃枉法、营私舞弊者闻之当骨寒毛竖。率直如此,你说帅不帅?
深刻为帅。秦可卿的房里挂着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联包涵了“世之事”“人之情”这两个方面,即世间的事理和人间的情理。事理、情理都是无穷的,所谓洞明、练达,只能是人一生修为的最终目标而已。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哲学的本质》中说:“诗是理解生活的感官,诗人是明察生活含义的目击者。”刘洋兄虽然很年轻,尚未届不惑,但对于事理、情理已经有了深刻的体验,读其诗可知之。如《祭送》:“总盼春常在,魂飞噩梦惊。城郊茔火暗,野畔鬼狐鸣。酒祭音容绕,风幽铁血铮。人微名易逝,来去一身轻。”这是一首祭亡诗,所祭者是何许人并不重要,关键是其中所含的看似豁达、实际却令人恐惧的“理”——“人微名易逝,来去一身轻”。看似豁达,是就“来去一身轻”而言;令人恐惧,是就“人微名易逝”而言。“微”之人,来去间的哀或乐,浮或沉,思或行……这一切,有几人会在意?微名已逝矣,所谓“一身轻”,看似轻松豁达,其实不过是自己表演给自己看,又有多少意义呢?读这种冷静到残酷的诗,头脑里不觉闪现罗丹的《沉思者》。深刻如此,你说帅不帅?
有情为帅。这里所说的“情”,是指情怀。古人所谓“胸襟”者近似之。清叶燮《原诗》说:“我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胸襟是个天生的东西,有的人读一辈子诗,写一辈子诗,却一句好诗都留不下来;有的人偶尔为诗却诗味隽永,就是天生的襟怀使然。不敢说刘洋兄天生就是诗人,但可以肯定,在他的天赋里,有着诗人的情怀。例如,诗人往往“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且看这首《莫愁湖两首》其二:“花落花开何所求?一花开过百花羞。风传花语伤秋晚,雨落花容逐水流。白雪阳春花卧柳,歌台花榭舞眠愁。花心已向扬州去,莫把花魂葬郢州。”此诗句句有花,句句动心。其感物之纤细,诗思之缜密,情怀之温润,非真诗人不可得。有情如此,你说帅不帅?
担当为帅。刘洋兄是一位学者型的年轻干部,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实验室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目前在湖北省鄂州市某区挂职副区长。作为一名被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刘洋兄在工作中自有其积极向上的表现,反映到他的诗词中,则由《浪淘沙·梁子湖七月赠抗洪干部群众》可见一斑:“大水犯吴天,梁子湖前,阴云墨雨幕无边。汗漫滂沱波浩渺,万顷茫然。
刘洋兄的诗词之帅尚有多端,例如,其诗多隽句,“一腔歌罢珠生泪,半世缘分雨作尘”(《偶遇故人感怀》)、“头斑人未老,心死念犹痴”(《送故友赴京都感怀》)、“仗义当伸天下事,无需敕命拜公侯”(《大漠侠客行》)、“酣沽斗酒忆年华,畅怀多少事,都是旧伤疤”(《临江仙·赠他乡故友》)……人帅更兼诗帅,夫复何言?
2017年4月16日于三些楼
(载2017年第4期《湖北诗词》、华师出版社2017年版《荆楚吟坛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