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姚泉名:跋《竹笑集》

(2016-08-08 00:03:32)
标签:

竹笑集

东坡

竹枝词

武汉竹枝词

三些楼

分类: 奓湖竹枝

竹亦得风 夭然而笑

——跋《竹笑集》

姚泉名

 

橘黄的街灯终于也能闲下来了,喧嚣的行人带着他们的躁动已缩回温暖的堡垒。夜到了这个时候,才会唤醒诗人。多少个静谧的深宵,我都任由自己的诗思在书房里弥漫,充盈,然后从窗缝飞出去,邀上街灯,在空旷的街道上撒野,去漆黑的夜幕中寻觅。若能在这夜色里尽一回心灵的欢愉,得一缕流星的光亮,我才会认为没有白白活这一日。就这样,夜复一夜,我就像一门心思攒钱的渔夫,憧憬着娶回自己的美人鱼。铜钱在罐子里日积月累,美人鱼却总在深不可测的大海里踪影难觅。有些铜钱生了绿锈,有些铜钱原本是假币,经过一番清理,剩下的,就分几个罐子盛起来,好像很有钱的样子,要理财了。其中的一个罐子,就是这《竹笑集》。里面盛的什么,你已经看到了,尽是四句一首的——面值“四分”的铜钱。

这面值四分的铜钱,也就是我们说的竹枝词。关于“竹枝词”,什么“流行于巴楚”啊,什么顾况刘禹锡啊,等等等等,专家们和貌似专家们已经说得太多,我不去抢话筒。我想在你们读我的竹枝词的时候,我却偏处一隅,找个临窗的干净桌子,泡上一壶茶,在茶烟缠绕之际,先就绝句与竹枝词的关系聊一下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淡如茶烟,亦可随时消散。

人的选择多了便会纠结。妻子常对我说:“今天想吃什么?不许说随便!”这是她下厨房多了形成的纠结。女儿常扶着衣柜门发牢骚:“穿哪件衣服出去撒?”这是她衣服多了形成的纠结。学术界比小儿女们高级得多,纠结的不再是烟火之事。例如,有的朋友很纠结竹枝词是词还是诗的问题。另一些朋友就会解释,竹枝词以前是词,后来没人唱了,一般就把它看做是诗。纠结者说:“那为啥不干脆叫竹枝诗?”解释者说:“叫词叫习惯了呗。”纠结者又说……(此后省略五千字学术论文一篇。)

纠结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认为竹枝词是诗,是诗里的绝句,是一种特殊的绝句。于是,生命充实于纠结——新的纠结产生了——既然是特殊的绝句,那与一般的绝句有什么不同?

姚泉名:跋《竹笑集》有一次和侯孝琼教授也谈到这个话题。侯教授说:“实在地讲,我就一直没弄清楚绝句和竹枝词有什么不同。”我就一副很内行的样子,说,有几点不同。首先绝句的格律要求比较严格,而竹枝词就相对宽松一些。自唐宋经明清到现在,大略定型为“格律相对较宽的三平韵体七绝样式”。而有部分竹友甚至主张竹枝词不需要讲平仄,只要押韵就行了。其次,竹枝词的底子是民歌,所以语言更倾向于民间口头俗语,词汇不似一般绝句典雅清俊。再次,竹枝词多组诗,多角度反映某种事物。最后,竹枝词淡化抒情性,而侧重于叙事性。例如,竹枝词的题材渐变为主要以歌咏风土为主,如果收集全国的竹枝词,就可以建一座文字版的地方风土人情博物馆……

教授一直皱着眉头听,末了说:“我还是一头雾水。”

我想倒在地板上。

在读了《竹笑集》之后,请朋友们千万不要质问我,张三李四王麻子明明都是绝句,为什么你却把他们编到竹枝词集里来!唉,我只能发横,说,是绝句还是竹枝词,作者最有发言权,作者说它是竹枝词,它就是竹枝词。君不见,很多被古人标为“竹枝词”的作品根本没有“竹味”。如“西施去后色堪愁,万种风流春复秋。莫笑东家旧时女,不倾家国使人忧。”绝句吧?怀古的。但它分明是清代谈迁《越中竹枝词》之一。再如“高髻峨峨可及时,几曾花外话相思。鹧鸪啼处衣空画,谁拜曹娥孝女祠。” 绝句吧?写人的。但它分明是清代张云锦的《山阴竹枝词》之一。例子太多,怕举到手软,所以不说了。

不纠结,文学就不好玩;太纠结,文学就没法玩。好在没有“文学法”,不守文学创作的某种规矩,也不会给拉出去砍了。

接下来聊一聊《竹笑集》。

为了突出“竹枝词”的品牌特色,“竹”字成为本书的形象代言人,从书名到辑名,都是“竹”字打头阵。我住的地方有条街叫“竹子厂”,竹子多,舍得用。

“竹香篇”收的是201011月至20166间的习作。这一部分的题材比较杂,其中很多首连我这种脸皮的都不好意思说是竹枝词,但我还是硬着脸皮给塞进来了。“竹影篇”所收作品原本就是作为竹枝词来创作的,所以倒还有点儿底气。而且,从中可以看出由雅到俗的转变。“竹风篇”是一组很特别的作品。一百首全跟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是我迄今完成的篇幅最大的组诗,没被打破的“男子竹枝二十八字级奥运记录”。这一百首竹枝词承载了一个文学青年的奥运热情。那年有一个美妙的暑假,将近二十天,我们都沉浸在奥运的激情之中,每天守着电视看直播,盯着电脑写竹枝。今年也是奥运之年,但奥运会似乎突然与我无关了,试问还有多少人在关注金牌榜?中国何时再会迎来奥运的圣火?这真是个未知数。所以,现在重新读这些竹枝词,觉得很有纪念意义——这是属于我的奥运会。我愿意完整地把它们保留下来。

东坡先生为画竹子的名家笑笑先生文与可点赞,写了一段有趣的文字:“先生闲居,独笑不已。问安所笑,笑我非尔。物之相物,我尔一也。先生又笑,笑所笑者。笑笑之余,以竹发妙。竹亦得风,夭然而笑。”“笑我非尔”,“笑所笑者”,连画出来的竹子也像笑弯了腰的姣好女子。这“独笑不已”的文与可多么恬淡自适!正是爱这份言笑晏晏的惺惺相惜,爱这种笑对生命的谦谦情怀,所以我将这本竹枝词集命名为“竹笑集”。当然,其中也不妨有“足堪一笑”的意味。

竹能发妙,竹能得风,竹能夭然而笑。每个人的心里都应有一竿竹。

感谢武汉文化遗产协会竹枝词学会的竹友们热情的帮助和支持!有幸参与团队的工作,是这个喧嚣的世界里难得的机缘,一如窗外深沉夜色中的橘黄的街灯,总能给我以感动。

 

201687日于三些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