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竹枝词成功集结出版

标签:
蔡甸竹枝词楚天都市报美丽蔡甸诗词 |
分类: 奓湖竹枝 |
饱蘸乡情诗满卷 知音故里有相知
蔡甸竹枝词成功集结出版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本报记者 鄢婉 通讯员 姚泉名
“高山流水竹枝词,流水高山唱竹枝。饱蘸乡情诗满卷,知音故里有相知。”竹枝词是中国的一种民歌形式,近日,《高山流水唱竹枝:蔡甸竹枝词》成功集结出版,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蔡甸的民俗、民情、民风和历史变迁,在文学和历史研究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竹枝词语言流畅,诙谐风趣,通俗易懂,尤其擅长记事,具有以诗存史的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蔡甸是著名的民歌之乡,竹枝词的整理编纂工作过去却少有重视。2013年,硚口区编纂的《汉正街竹枝词》大获好评,蔡甸区受此启发,决定编纂属于自己的竹枝词集。
2014年7月,蔡甸诗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姚传敏受作家沙月委托,向蔡甸区文体广电局表达了共同编撰“知音竹枝词”一书的愿望。蔡甸区文体广电局经过考虑,决定将已经筹备得比较充分的另一本宣传知音文化的书籍的出版时间推迟一年,优先出版“蔡甸竹枝词”,并暂定书名为《流水高山唱竹枝:蔡甸竹枝词》。
以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为基调,诗集编纂将以蔡甸区特有的知音源文化为主打,兼顾蔡甸区的风光风俗、人物事件等方面,力求较为直观地反映蔡甸区的文化底蕴,定位诗集宗旨。“我当年在蔡甸当知青,就是听着蔡甸的伯伯们唱歌长大的。”说起蔡甸要编纂自己的竹枝词集,武汉市作协主席董宏猷感慨地说:“记录民俗地情的竹枝词回家了,具有独特民歌风味的竹枝词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上,来自民间的竹枝词将要生长出自己的花朵。”
此次编纂的《高山流水唱竹枝》收录竹枝词作品200首左右,分为“竹枝旧声”和“知音新唱”两部分。“竹枝旧声”部分,将从相关典籍中择要收录“大汉阳”区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竹枝词作品,大约50首。“知音新唱”部分则以现当代竹枝词作者的原创作品为主,又分“知音源文化”、“蔡甸风光”、“蔡甸人物”、“民俗风情”、“特色饮食”等五个栏目,约150首。
一个月的创作时间很快就到了。8月中下旬,编委会陆续收到蔡甸诗人的大量来稿,其中既有享誉全国的大作家、大诗人,如董宏猷、管用和、白雉山、陈建新等人的作品,也有扎根本土的蔡甸诗家。“饭在锅里等人吃,天天开的流水席。回家倒头就做梦,一屋鼾声八脚泥。”董宏猷将当年在蔡甸当知青的岁月浓缩在竹枝词《双抢》中,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得竹枝三味。
曾在蔡甸生活过20多年的作家管用和,不吝笔墨地用一句“田园港汊蜿蜒过,不是鱼仓即稻仓”赞美了蔡甸的美丽风光。八十多岁作家白雉山,更是一口气完成了五题竹枝词。蔡甸诗人李正华17首作品入选本书,是入选作品最多的诗人。
全部作品都按既定时间汇总后, 2014年8月25日起,《高山流水唱竹枝》进入编辑阶段,武汉大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荣虹担任责任编辑。主编蔡永自一审之后,坚持亲自对每首竹枝词的诗句进行审定和修饰,对每条注释进行考证和增删,对书的装帧进行设计和打造,从排版到最后印刷,其间仅修版就达到15次。
1月5日,《高山流水唱竹枝:蔡甸竹枝词》印刷完成,发行之后,好评如潮。蔡甸区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龙建平看完全书后说:“我昨天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把《高山流水唱竹枝》一字一行地从头看到尾,大赞!我很喜欢这本书,值得收藏。”
蔡甸竹枝词选
老蔡甸四宝
□张继安
桐山头上酒初香,肥鸭东湖待客尝。
莲藕西湖世无比,索河女子赛娘娘。
大集豆盘包子
□方世焜
三百年来衍秘方,豆儿馅软沁荷香。
薄皮犹似姑娘脸,怜得阿哥不忍尝。
莲藕
□管用和
水乡蔡甸藕塘多,度假休闲客赏荷。
更喜莲蓬新结籽,城乡处处用车拖。
挑堤
□董宏猷
冬月农闲人不闲,兴修水利整农田。
硪歌一响天边应,挑好大堤好过年。
莲花赋
□蔡永
我意与君一尺莲,红英翠叶对君前。
绕梁犹唱荷花赋,四面清风起九天。
后官湖湿地
□姚泉名
水岸浮城如蜃楼,戏云数点是湖鸥。
渔舟换做观光艇,一队花鱼绕影游。
古集贤村
□沙月
翠岭流芳古柏林,至今乡里重瑶琴。
行云便是经纶手,只在知音故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