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泉名
姚泉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824
  • 关注人气:7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诗人徐小鹏故居小记

(2008-12-20 21:35:32)
标签:

寻访

蔡甸

徐小鹏

杂谈

分类: 奓湖杂谭

寻访诗人徐小鹏故居小记

文/姚泉名

 

  很早就曾在网上零星见到过一些纪念武汉诗人徐小鹏先生的帖子,但因素不相识,当时并不甚留心。不久前与几位诗友到荆门去拜会刘南陔先生,言谈间,南陔先生忽然问道:“徐小鹏是你的老乡吧?”
  我支吾起来,说:“嗯……是吧……”
  “那是一位非常不错的诗人啊!”南陔先生感叹道。
  这时,同行的楚成兄也提到徐小鹏先生的诗曾获得过黄鹤楼诗词大赛的一等奖,并介绍说,小鹏先生曾任东湖社区论坛“巴风楚韵”版的版主,是该版创立阶段的重要参与者。楚成兄大约是与小鹏先生见过面的,说他的确是我的蔡甸同乡,可惜已在二〇〇六年初病故了。
  这是我第一次亲耳听到人们说起徐小鹏先生,因为是乡党,便觉得亲切起来,并为知音之乡哺育出如此优秀的诗人感到自豪,也为先生的英年早逝感到无比惋惜。
  从荆门归来不久,在东湖社区收到南陔先生的短信留言:“xuxp980是你老乡,我们搞个网上诗会纪念他,请你支持,并想法与他子女联系(感受心情兄知道他家住处、电话等)。”这时我才知道“xuxp980”就是徐小鹏先生在东湖社区的网名。这,我当然是要积极支持的。我连忙给感受心情兄也留了言,希望告知小鹏先生故居的地址。很快,感受兄回信了:“武汉蔡甸区全新巷43号,邮编是430100。不知道兄可否寻到,如果联系上了,请告诉我他家人的联系方式。”
  平常没时间,只能等候双休了。
  “武汉蔡甸区全新巷43号”,“区”与“巷”之间,缺少了一个关键的过渡,想必感受兄也不知道更完整的地址吧。“全新巷”,多么陌生的一个地名!到百度里用“蔡甸”加“全新巷”搜了一下,只有一个过了期的“出售二手房”的广告里有这样一个地址:“蔡甸区正街全新巷……”在“蔡正街”!这就够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骑着我的小电驴子出现在蔡正街。
  这是蔡甸城关的一条繁华的黄金老街,一千多米长,很早就被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了(于今则只禁行飞机)。市场繁荣,车水马龙,临街的巷子口却只有四个——这我是熟悉的。四个巷口,从蔡正街南端开始,第一个最宽、最短,是正街通向跃进桥集贸市场的一个过道而已,似乎没有名字;第二个巷子叫“宁关巷”,很窄,也很短,只有十余家店铺,不可能出现“43号”;第三个是通向蔡甸街第二小学的巷子,全部是小门面,也不长;第四个是“司巷”,是居民比较多的小巷,最有可能是这里,但巷名不对头。
  于是,我开始在自己的家乡问路。依次向我摇脑袋的有路边闲人、新华书店店员、水果摊主、杂货店老板、邮局工作人员、城管大哥、环卫工人、的士司机、买花袄子的大娘……
  “噢!在跃进桥市场那边,一问就晓得的……”这叫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骑自行车送报纸的哥们朝我点头了。
  我拨转电驴头,朝第一个巷口奔去。总算被我找着了——从这无名过道进去两步,再一左转就是“全新巷”。得到的教训是,在蔡甸街找人,每个巷口都不能马虎。
寻访诗人徐小鹏故居小记  搪着“全新巷”三个白字的蓝色铭牌,安装在背对巷口的一处墙壁上,不入此巷,休想知其巷名;入此巷不回头,也休想知其巷名。难怪这巷子在当地也不知名!
  在这铭牌下,一位买菜回家的大嫂告诉我,我现在就站在徐小鹏先生的故居门口。我差点喜晕过去。
  这是一栋两间三层的楼房。一楼临街的两间门面都在经营,左边一间是麻将室,一些老爹爹老太太进进出出,工作很忙的样子;右边是一间副食店,顾客并不多,店主正和蔼可亲地坐在柜台里面看电视。小鹏先生也曾是生活在俗世的人啊!寻访诗人徐小鹏故居小记
  “老板好!请问,这里的房东是徐小鹏先生吗?”
  “是啊。”
  “太好了!请问,他的家人现在都在家吗?”
  “不在啊,都在外地工作……”
  “外地?您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店主摇摇头——这是今天我见过的最多的动作——他接着说:“隔壁是他大哥家,你可以去问问他大哥嘛。”
  这就好办了。
  武汉今天变了天,乌云密布,起着风,为了骑车不患风湿性关节炎,我全副武装,上身穿着防雨衣,两腿绑着皮护膝,一手提着头盔,一手攥着皮手套,头发乱糟糟的,喘着粗气。当掀开麻将室的保暖门帘进去时,我的样子一定是把老爹爹老太太吓着了。他们全都转过头看着我。
  “嘿嘿……我不是来打牌的——我来找人,找这儿的老板……”我笑道。
  “这样啊!他在后面在后面。”有个老太太说。大家又开始忙自己的了。
  一位文雅的中年人从里间迎出来,打量着我,问道:“你找哪位?”
  想必他便是我要找的人了,证实了一下,果然。
  “是这样的,我是徐小鹏先生的网友,先生走了快三年了,大家都很怀念他。咱们正在网站上开展一个纪念活动。大家委托我来看看他的家人。”
  “网友?他的年纪可不小了,你们……”
  “噢,在网络上,大家都是忘年交。我来主要是想打听一下先生的妻子和孩子们现在的情况,以及先生的墓地。”
  “我弟媳和侄子都在深圳,很少回来,还是去年她孙子出世带回来过一次。平常也不大联系。”
  “您有他们的住址或电话吗?”
  “都没有啊。”
  看得出他说的不是假话,我体察到他们弟兄平常似乎交流不多。南陔先生和感受兄交给我的任务看来完成不了啦。
  “那么,您能告诉我先生的墓地在哪儿吗?”
  “在独山。独山,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那里曾是火葬场,为整个蔡甸区的亡人服务的。
  他拿出一支圆珠笔,找来一张旧报纸,说:“我把路线画出来。说不清的,很难找。”然后,他在旧报纸上认真地画起来,边画边解释。相信拿着这样一份“地图”,谁都不会再迷路的。
  拿着画好的“地图”,我意犹未尽,又问道:“小鹏先生生前出过诗集什么的吗?”
  “诗集?没有。我只看到过一些报纸登过他写的东西,出书,恐怕还不够吧……”他浅浅地笑着说,仿佛是在为自己谦虚。他也许不知道,自己的弟弟写出的诗词让诗友们敬佩不已,并足以使许多所谓的诗人汗颜。
  我遗憾地笑笑,便又问了一句:“您能否告诉我小鹏先生当时是患的什么病?”
  “唉!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他们当时都不肯告诉我,我也不方便紧问,只知道走得很急,很急……”
  我们都沉默了一小会儿。我觉得应该告辞了。临出门时,才记起问他的姓字。他依旧浅浅地笑着,说:“我弟弟叫小鹏。”我会意地笑了,说了声大鹏先生再见,便掀帘出来。
  蔡甸的天空,依旧阴沉沉的,风中似乎含着雨意。骑着车从市区穿出来,一直向独山而去。
寻访诗人徐小鹏故居小记  独山,顾名思义,是单独的一座小山包。蔡甸城关附近是汉江的冲积平原,这种单独的小山包很显眼。独山陵园里,按照徐大鹏先生画的线路图,我很快就肃立在小鹏先生的墓前。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墓葬,与周围规整单一的墓葬没有什么区别,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安放着一位诗人的骨灰。从黑色大理石墓碑上,我知道了如下信息:徐小鹏先生于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八日出生,二〇〇六年二月三日病故,终年五十六岁。先生有一子名徐良,娶叶姣阳为妻。孙女名徐久涵。
  没有更多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到,应当感谢网络让我认识了一位诗人,应当珍惜这网络诗缘。尽管大家也许一辈子都无缘相逢,不知道对方的真名,不知道对方的长相,不知道对方的家境……什么都不知道,但咱们的诗词却能藉网络相会,咱们的心灵由此碰撞。我也再次为自己的老乡自豪,在如此世俗的一方天空下,小鹏先生为我们留下一首首才华横溢的诗词,不得不敬佩他那颗优雅的诗心。

  后记: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这篇寻访文字出现在新浪后不久,无意中被小鹏先生的妻子丁女士搜索到,并很快与我取得了联系。我的寻访以原始的实地踏访开始,以时尚的网络偶遇结束,这充满戏剧性的过程,正应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附:徐小鹏先生诗词选

水龙吟·与竹为伴(获第二届黄鹤楼诗词大赛一等奖)
  岁寒能友松梅,贞姿碧透临风醉。静摇倩影,亭亭袅袅,青干滴翠。节节虚心,枝枝清瘦,谦谦君子。把炎凉淡了,尘埃洗尽,居常有,人间美。  但羡冰封雪压,愿弯腰、鞠躬尽瘁。徽之造访,东坡吟咏,知音钦佩。若遇鸣泉,更兼凤至,清风神气。喜琅玕好伴,超凡脱俗,幸天天会!

鹧鸪天·风雨花落有感
  吟罢新诗觅酒钟,枝头花落又东风。江南多雨魂消尽,一晃来年桃又红。  楞小子,白头翁,流光残梦冷寒中。华年不惜随春去,极目回眸何事空?

五律·松
  根生百尺崖,风雨展虬枝。放眼迎佳客,涤尘挺傲姿。静藏儒雅骨,喧啸圣贤辞。凝翠和云伴,顶天立地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