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的记忆(67):扇子扇凉风(下)
标签:
蒲扇台扇空调历史 |
蒲扇在变异中。蒲扇毕竟是依靠人力驱动空气产生微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电扇则仰仗电力转动叶片产生可大可小可转换方向的持续风力;进化到了空调,则是依靠电力运转设备产生制冷效果,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当学徒的那家企业,先是生产工农业生产上的动力三相异步电动机,也叫马达。后来分出一个厂来,叫家用电器厂,就是生产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我家最先使用的该厂产品,是一台鸿运扇一台吊扇。后来得企业之便,我们还买配件自己装配了台扇、落地扇,直至后来安装壁挂式空调,搬到浔东新村后又添置了立式空调,几乎是几年上一个台阶。条件是好了,凉风习习却不用花力气了,汗流浃背的狼狈几乎不再现身。但不管怎么说,我却时时怀念和蒲扇相处的日子,乃至课堂上以书本代替蒲扇的青葱岁月。蒲扇实在是那个年代消暑纳凉的“标配”、“神器”。遥想当年的乘凉时光,在百间楼河东的廊棚下、平台上,到处是长条凳、小方凳、竹椅子上摇动的蒲扇,到处都是大小“膀爷”,谁说不是江南小镇夏日的一道风景?入睡前母亲先用蒲扇在帐子里驱赶蚊子然后放下帐门,这些都是母亲的功课,更是来自母亲的慈爱和温馨。天气特热的夜晚,蒲扇也成了紧缺物资,我有时还和妹妹争来抢去;一旦睡去,蒲扇就被压在身子底下,经过几次折腾,蒲扇就不成样子了。母亲又去买了新的,洗净晾干后静静地坐在窗前,用布条给蒲扇镶边,这样扇子就耐用些。一次父亲还用一块小烙铁在煤油灯上烧红了在扇面上烙上个张字,就像后来我看到店里烙画一样。我问过老师,这蒲扇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老师说是香蒲叶或蒲葵叶,但我没有见过这种作物,估计总和棕榈树差不多吧。往事如烟,现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既亲切又异常留恋。
扇子的话题就此打住。孙子又在画画了,这一次,我就让他临摹丰子恺爷爷的那幅《瞻瞻底车——脚踏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