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的记忆(60):戴口罩的勇士(上)
(2022-06-18 10:56:21)
标签:
王观词眉目传情戴口罩勇士时评 |
宋人王观有一首词《卜算子
自从疫情之后,我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视觉喜好,就是观察、接触戴着口罩待人接物的靓女俊男们。有一句成语叫“眉目传情”,我是入木三分般地理解了这句成语后才产生这一喜好的。戴了口罩,只留下眼睛、眉毛和他人进行交流、传递情感,这种互动过去从来没有引起过我的关注。而日常生活中人与人面对面时的脸部和五官等同样可以传递表情的部位这时都退居二线了,都无奈地隐藏在或白色或蓝色或红色的口罩身后了。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全国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湖北。他们就是我时时念叨的那些可爱可敬、有着美丽眉眼的“白衣战士”和“志愿者”。人们在为她(他)们壮行,家人同事在和她(他)们话别,表彰大会在给她(他)们披挂,病患者在接受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的救助。她们不仅仅是戴着口罩,大部分时间还穿着防护服,几乎“武装”到了牙齿。他们不仅仅是靓女俊男,疫情期间,像钟南山、李兰娟这样高龄的医务人员、专家们都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疫第一线。他们不仅仅是靓女俊男,还有和抗疫并无直接关联的各行各业及其他的善良热情的人们。她(他)们是一群置生死于度外的戴口罩的勇士。在各地方舱医院的新冠疫苗注射点,在学校门外迎候学生上学,在街道小区公园路口喷洒药水清理垃圾……戴口罩勇士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在那里,你都可以看到留在她(他)们口罩外面的眼睛和娥眉(或剑眉)。那次我去桐乡方舱医院注射第二针疫苗,只露出剑眉的保安查看了我的身份证,就示意让我坐“直通车”进入注射点,不用排队,我留意了他的眼神,充满着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热情。当我在凳子上坐定时,她的眼睛里洋溢着笑意,柳眉轻轻地挑动了一下,从口罩后面夜莺般地吐出几个字:“请把袖子捋上。”轻声细语。当我在注射完毕后竟然进入出口时,带着口罩的小伙子笑眯眯地把我制止,并做了一个要求转向的手势:“请”。我举头一望:“观察区”,方知注射后还要滞留观察半小时。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现在,在日常生活中,戴口罩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像穿衣服那样庸常的必然的选择,也几乎成了一种时尚。农贸市场的菜农,药店里的柜员,公园里散步的晨练者乃至街头的行人,都戴着口罩,更不用说进医院学校、上公交高铁了。我从新世纪公园散步返家,经过体育路侧的茅盾实验小学,常常看到穿着荧光防护服的年轻老师在路边迎候上学的孩子,从私家车上把他们搀扶下来时,那英俊、妩媚的眉眼间释放出来的是满满的慈爱和关切;而从壮行、表彰仪式上美丽英俊的眉眼间迸发出来的则是坚毅和勇敢;从李兰娟们的眉眼中张扬出来的又是正义和凛然。至今,我还清楚记得李兰娟院士铿锵的、掷地有声的金句:“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坚强管控娱乐圈某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国之栋梁!”我的一位学友今年已经77岁了,是一位名中医小姐姐,至今还受聘于医疗单位。她每天七点半上班,一定要把挂号病人全部送走方才去吃中饭,往往都是十二点过后。那次我去处方,在诊室里看她满面笑容地应接不暇着男女老少的各色病人,尽管戴着口罩,但从她的眼神里频频释放出的是笑意是真诚,耐心细致的望闻问切使她的疲劳早已丢到九霄云外。我的感官告诉我,尽管遮挡了一部分表情,但她的暖心微笑和不厌其烦仍然可以一目了然。平日里,我常问她为什么总是退而不休,她只是笑笑,避而答之;“医生的职业生涯真是太长了,简直没有尽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