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2011-01-01 18:29:19)
标签:

知青

畜牧场

苏丹

旅游

杂谈

       当宁宁在澳洲畅游帕瑞玛塔河,享受着阳光和海风的抚摸,心情舒畅地漫步在悉尼大道上,欣赏美丽的悉尼大桥和悉尼歌剧院时,我正在去非洲的旅途中,一路上在充满阿拉伯人特有的气味(羊臊味)的机舱中煎熬,经过长达二十小时的旅途,(包括在迪拜转机)总算到达了此行目的地——苏丹首都喀土穆。  

       本次苏丹之行是公差,我公司12年前与苏丹政府合作筹建,经过前五年的设计规划、建厂投产至今,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符合国际GMP管理模式的中小型制药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商议开发后期项目,增加生产大输液、针剂等流水线。说段插曲;当年苏丹国家制药厂曾被美国用导弹炸毁,说是化学武器制造厂,(炸得相当精确,外面厂房围墙尚存,厂房一片废墟,我也去拍了几张)故苏丹政府对这家合资厂很重视,竣工仪式上副总统出席,规格相当之高,并有一次现任总统亲临公司视察,临时通知,一路警车开道呼啸而来,并不允许任何人拍照,保卫森严,至今公司未有一张总统当时的头像和身影。

       公司这几年发展很快,并不断受到政府的赞许和当地人的好评,今年还获得了上海市政府的嘉奖,为2010年度上海十大对外投资优秀公司之一,虽说投资规模及不上中石油的零头,但投资收益颇丰,公司早已收回投资额。目前在那常年工作的是我公司外派的七、八名干部和员工(包括厨师)领导着七八十个当地人生产、销售。短短几天的接触和了解,这些同仁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好感,他们在异国他乡,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贫穷落后、愚昧迟钝,国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度,(当然值得他们骄傲的资源是石油,其他全靠国外进口)自然条件又是那样的恶劣,年平均气候40度左右,夏天时户外气温高达70多度,空调都停止工作了。这次我去苏丹是那儿一年中最好过的日子,温度20多度,穿件T恤或衬衣即可。且这个国家历史上南北纷争,内战不断,05年曾发生过南方派系出动数百辆装甲穿越沙漠攻到喀土穆,战斗激烈。这次元旦过后,他们国家又要进行公投,我大使馆要求我国公民元旦后不去该国,避免危险,所以我工作完毕立马而回。值得我非常敬佩的是其中几位年轻小伙,年龄和我孩子相仿,他们离开父母或新婚不久的妻子,在这样的国度里,承受着危险环境的压力,克服生活空间的枯燥乏味及工作上的种种困难,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当然啰为公司也为自己都创造了效益。

       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但被联合国称之为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也是被称之为最不适宜人居住的国家之一。苏丹70%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一天五次做祷告雷打不动,刚到苏丹当晚睡觉前,同事提醒我;在清晨5点半外面会有高音喇叭声很响的,是清真寺在招呼教徒,果然到点我被一阵阵叫唤声(阿拉伯语)从梦中唤醒,此时四周清真寺的喇叭声此起彼伏,持续了10分钟多,我趴窗一看天很黑,街上路灯也没有,教徒们咋去清真寺,不可思议?第二天到公司后,我看到公司大院内,专门建了一间屋子,原来是给公司员工做祷告,除了早上那一次,还有下午一点半、四点半、晚上七点、八点,我好奇地问:当地员工去做祷告,那车间机器在运转咋办?那只有我们顶上去啊,这也是我们尊重他们的信仰,搞人性化管理。他们做祷告时很虔诚,要洗手洗脚,洗净耳根,跪地三拜,低头嘴里背诵经书。我想一天五次祷告,长年累月要坚持真不容易。

       再讲几个我感到纳闷和有趣的事,就是在苏丹城市中,(包括首都喀土穆)马路边没有下水道,满街的灰尘及垃圾,我问下雨咋办?回答是一般小雨下了一会就干,大雨马路也会积水,所以在这里夏天蚊子、苍蝇很多,我去苏丹前特地去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打了预防针,怕得个啥病。每家的垃圾用大塑料带装好放在大门口会有人来收,要收费的,一月80苏丹镑,相当于人民币160多元,价格还不菲呢。当然在这城市高档区街面还是较干净的,这也是两极分化的现象吧。他们给我说一个故事,说前两年公司租借的房,(现在已买了一幢别墅)周边环境也不好,夏天吃晚饭后,四人坐一起打牌,在灯光下可看见每人头顶上会有一圈黑乎乎的东西在转,像一顶顶转动的帽子,手拿又拿不住,赶也赶不走,是啥?是苍蝇在飞!我听了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街道两旁到处可见一幢幢平房,层次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在平顶上仍竖着一根根钢筋水泥柱子,好像这房子还没竣工,但盖好的底层却早已住人,我又感到奇怪?原来有的是盖房的钱用完了,先盖一层是一层,等有钱了再往上盖,最终的原因是如果房子封顶就是建造完毕,政府要收房产税的,每年交不少,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理避税的好办法,谁再敢说当地人笨!

       苏丹人吃饭都用手抓着吃,吃得很简单,而且是用一只手,但是你可记着千万不能用左手,因为在那左手是上厕所时派用场的,是不干净的,看当地人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他们能熟练地用一只手撕饼,拿饼包菜后往嘴里塞。据同事说更有甚者,单手撕鸡、抠鸡肉,把一只整鸡扒得干干净净,  我在当地一家较好的饭馆 见证了这本事。

        当然,我在这城市也看到了美丽的一面,工作之余,同事们带我去尼罗河游玩,看到许多欧洲人开着好车到那玩游船,我坐在船上,看着眼前碧蓝的河水,两岸郁郁葱葱的植物,(要知道,在那里凡是有大片绿化的地方,是大把大把扔钱进去的,都是富人区或政府区域)漂亮的建筑物,神圣的清真寺......这时的心情和宁宁一样得到了彻底的放松,真是好舒畅噢。本想去看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交汇的美丽景色,去看苏丹的小金字塔,因为时间关系没能成行,只能留点遗憾,待将来有机会再去,再去埃及看大金字塔。(呵呵,不知猴年马月噢)

        去也匆匆,回也匆匆,正因为时间不够,我干脆提前一天多返程,在迪拜逗留一下,去看看令许多人向往的地方,那神秘而又美丽的城市......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1、被美国炸毁的药厂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2、被炸毁的药厂围墙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3、公司购置的别墅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4、可爱的黑人小孩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5、建了一半的房子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6、快速经过总统府,禁拍!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7、尼罗河上加长版外滩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8、尼罗河上玩游艇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9、苏丹工艺品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10、苏丹总统府外墙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11、有钱的中石油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12、与保安在公司门口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13、脏乱的小商品市场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14、这是中国人建造的大桥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15、饭馆的非洲风格
非洲—苏丹之行(上)--薛佩基
16、征服鳄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