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捡漏

(2010-12-25 19:34:5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捡漏作者:优美

我生在南方,活了五六十年,说真的“捡漏”这词真还没听说过,有一次看中央台的百家讲坛的栏目,听马未都说收藏之事,才知有“捡漏”这词,我立马琢磨着这词含义,越发感兴趣起来。

从“捡漏”这两个字的面上解释,应该是很好理解的,就是专拣人家不重视,且疏忽而漏掉的东西,问题就出在这儿,这些不被看好的,漏掉的东西,往往都是些宝贝。马未都可好,一双眯成一条缝的小眼睛,焦点聚光可了不得,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走遍北京城里摆旧货的地摊,专拣人家漏掉的宝贝去了,当时那些脏兮兮旧巴巴的破玩意儿,真是三钿不值俩钿的,经马未都一捡一倒腾,都成稀罕物品了,自然,价格就蹭蹭的往上串, 后来马未都发了,也出名了,现在俨然一副收藏家的派头。

我这个人很不自量力,多少年没混出个名堂且不说,还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 最近不知咋地,也开始学习马未都,模仿马未都起来了。

首先,我把家里一个六十年代的景德镇陶瓷茶缸收起来不用了,我的目的就是五六十年以后,我孙子的孙子捧着这只百年茶缸,请专家鉴定时,专家对我的后代说:“这是文物啊”!我想我也会含笑九泉的,因为我这个没混出名堂的老祖宗,总算给子孙们留下点什么了。

其次,我开始挖掘家里的纸纸片片,想从中找出一些值得收藏,将来能升值的玩意,可是不随我意,只找到几张全国粮票和几张地方粮票,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人,还是如获至宝的把那些曾不被重视的粮票包好收了起来,等到有朝一日,找个好卖家,赚点小钱。

最不可思议的是,我真有了“捡漏”的念想,并付诸了行动。有一天我买菜回来,途经一条小路,只见一群人围拢在一起,我好奇的挤进人群想看个究竟,不看不心动,一看心跳动,一幅长约1.5米,宽约1米的瓷碑山水画展现在面前,我蹲下身子仔细观看那幅画,好一派乡土风情, 叠起的山峦,青砖黛瓦的农户,摇着小船的渔夫和那土红的山花,我抚摸着黄梨木的雕花画框,抚摸着只有湘西人家才有挂画的铜攀,真是爱不释手,它仿佛触动了我心灵的某根神经,心里便产生了要把这幅画买下来的冲动,于是我开始与卖画人讨价还价,我先从画画人不是名人开始砍价,再以年代不是很久远为理由,一直把价格砍到我的心里价位1000元,卖画人大概被我这个老太得执着所打动,嘴里嘟嘟嚷嚷的直喊没赚头,最后拍板以我的心里价格成交,我心疼的摸出1000元人民币,塞在卖画人的手中,然后叫了两个民工把画抬回家中。

晚上儿子下班回家,望着家中那幅庞大的画,大惑不解的望着我,眼神里充满着对我的好奇,我乐呵呵的对儿子说:“不要大惊小怪,老妈现在学“捡漏”,不是学“拾荒”。儿子直愣愣的对我说:“老妈,我怕你今后心疼这些打水漂的钱啊”。儿子的话无不没有道理,可是他不知道,我何成是想“捡漏”发财啊,而是在久经磨练的生活中,已经感悟到那些越是沉淀的东西,越发显得珍贵,那幅画也同样如此,虽然我与它偶遇在一条不显眼的小路上,但是与我有缘,我心甘情愿的拿出1000元钱来,换取我冥冥之中曾经的一丝喜欢,捡起我一直没有去追求而漏掉的那份念想。

[转载]捡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