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玩出“桃园三结义”
(2010-08-01 07:59:52)
标签:
转载 |
说来也真奇怪,一桩已经过去的芝麻绿豆似的玩笑事情,这两天也会在我的脑中翻腾,其直接原因,主要还是来自“竹人”博客中,一篇《生于八月》文章,它让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三个女孩在一个夏锄的季节里,因为没有出工,偶尔的碰在一起,在宿舍里叽叽喳喳的闹腾了一天,傍晚时分,大队人马收工回来了,三个女孩依旧玩意未尽,为了避开宿舍里几十号擦澡人的汗臭味,她们各自拿着自己的小板凳匆匆逃离宿舍,来到窗前的墙根下,继续玩着她们自己认为很开心的小女人游戏。她们时而率真的辩论不休,时而亲密无间的窃窃私语,时而又抱团放怀大笑,时而却佯装深沉怨天尤人,为了能当上三人中的“大阿姐”,三个女孩尽嘻嘻哈哈的闹出了一剧“桃园三结义”。
这三个女孩就是当年我们畜牧场的肖兴桂,汪智玲和我。
我依稀记得,这出“桃园三结义”,不是有心策划的,而是出于汪智玲的一句玩笑口吻,“我是纳阿姐”。因为这句话,为此引起了这出戏的开头,并直接切入“桃园三结义”的主题。
“侬是几月份生额”?这是我和肖兴桂听罢汪智玲自称“阿姐”时,向她提出的问题。有趣的是,一向快人快语的汪智玲并没有直接的回答我俩的提问,却反问我们道:“纳两个宁是几月份生额”?我和肖兴桂正要回答,汪智玲却摆了个手势,打断了我们,并大声对我俩说:“从现在开始,我数一二三,大家一起喊出自己的出生月份,谁的月份大,谁就做阿姐”。不知怎么的,我和肖兴桂像中了魔似的,听着汪智玲的摆布,合着一二三的口令,共同呼出了自己的出生月份,“八——月——份”。这异口同声的三个字,似乎带着前世的尘缘,风尘仆仆来到了我们的中间,那种莫名奇妙的,似曾相识的兴奋,立刻驱走了我们心头孤独的空旷,一阵欢呼,我们三人立刻从板凳上跳了起来,互相拍打着对方,高兴地直说:“哪能嘎巧啦,哪能嘎巧啦”。没想到更巧的事发生在后续的嬉闹中,当我们再次合着一二三的口令呼出自己的“生日”时,这才知道汪智玲和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这天赐的巧合,把我和汪智玲都激动的不已,我们再次拥抱,不呼对方的姓名,直呼对方是“同一天”。这个热烈的举动,突然激起了肖兴桂的灵感,她提议“我们三人有缘都生于八月,要不我们模仿一下《三国》中的刘备,关羽,张飞,玩一幕“桃园三结义”过过瘾”,她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我和汪智玲的拥护,就这样,我们三人没有烧香叩拜,没有饮酒发誓,只是右手举着拳头,一起在宿舍前的墙根下,信誓旦旦的说出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言壮语。此时此刻,我们三个人真的像刘备,关羽,张飞一样,“义”字当先,手挽着手豪迈的回到了宿舍。
事后,我们那段小女人之间的“桃园三结义”,虽然少了些“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气概,但也情深意长了好些日子。由于聚少离多的工种关系,本来是玩笑的一出戏,没有纵深的发展下去,最后真的成了一个玩笑了。
在今年的八月里忽然想起了它,留给我的依然是青春的回忆和苦中作乐的农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