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那个年代提倡学泰山顶上的青松,暴风雨中的雄鹰,草原上的千里马,道理很简单,做人首先要学会坚强、坚韧、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时代已经考验过我们了,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就是青松、雄鹰、千里马。
最近公司组织了团队培训学习,由台湾博士讲课。他提问有谁知道老鹰能活多久,大多数同事答能活20~30年,其实不然,鹰能活70年。但在活到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琢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的又浓又厚,翅膀变的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首先用它的嚎击打岩石,直到嚎完全脱落,静静的等到新的嚎长出来;然后,它要用新长出来的嚎,把指甲一根一根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得力的三十年岁月!
从听了这故事后,对我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要说自己1978年回到梦寐以求的故乡上海的故事。
我被分在当时社会最低层婆婆妈妈的里弄生产组。由于我在河南做过二年车工,分在山阴路街面的机修组。我的技术当时还算可以的,磨出来的切割刀特别好使,所以当时加工资也比别人稍多加点。机修组当时共有10多个和我差不多年龄,大多数都是知青,也有赖在上海没下乡过的。我们做当时很时新的落地台灯,我能车起调节上下有罗纹、外表起装饰作用的束脚。听上去生产组没出息,但很实惠,首先不用挤车,不用在外面吃饭,奖金提成还挺高。每天最多才做二小时就很轻松完成指标。隔壁正好有个里弄食堂,到下午他们男同事到食堂总能偷到好多肉圆等好吃的,然后笑眯眯的拿回来,大家吃的可开心了。其中好多同事家都住在三阴路的花园洋房,家里层次都很高。食堂管事的也是回沪知青,他们总装着没看见。当时马洁霞的哥也分在这食堂,他还是老高中生呢。我们尤其还可以串通要好的同事,私下多车点配件装配好了,可以送朋友,甚至可以私下卖了,当时就挺能整歪门邪道的哦。
这时厂里又搞配套做乔其纱灯罩,我们三个女同事一致要求调过去,因为那边环境更好,在漂阳路里的小洋房又干净,主要是更能捞外快。我们自己回家做了卖掉,我是批量便宜卖给朋友,有一位漂亮女同事最厉害,她让男朋友到马路上卖能卖贵些,然后批量便宜的也卖。这样干到84年,好日子过完了,市场上不时兴了,灯罩组要压缩。我和另外三同事最先被晒图组领导小叶挑过去,因为出勤率高,工作又认真,手脚又快,是培养的好苗子。但她没料到我是挺能整歪门邪道的,以后她就吃药了,请看下回。
其实人也应该学习老鹰,就像北极在文章中提到,在晚霞的照耀下,把今后的路走的更好,生活的更精彩。
插图:上海石库门里弄-- 冯仁华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