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是一种什么风暴?
风暴,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风暴”原意是指刮大风而且往往同时有大雨的天气现象,第二层意思是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据此审计风暴就是通过审计这种方式不留情面地把深埋在表象下面的真相揭露出来,展示在公众面前,继而为下一步处理提供依据,从而达到保护公共财产安全的目的。
继四年前李金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掀起震动一时的审计风暴之后,今年3月才上任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萧规曹随,对贪腐依然不留情面。
8月27日,刘家义的首份审计报告显示,通过对53个政府部门的审计,查出各类违规违纪资金达569亿元,其中中央部门的问题资金近300亿元,有88人因违规违纪而被逮捕或判刑。这次审计还发现,银行和金融部门违规违法的问题较为突出,涉及的资金也最大。银行和金融部门违规违法的问题直接扰乱了金融秩序,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
前审计长李金华曾说,审计不是一有问题就处理一批人,原因是有很多问题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很难追究责任。这说明,制度漏洞是问责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审计报告都是一把反腐利刃,用刘家义的话说,“审计工作作为国家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的建议。”
“反腐败是很多种手段的综合,审计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是针对各机构资金财政问题的监管手段。”“不过,作为审计署本身来讲,它有着本身的职能限制,因此就决定了不可能只单靠审计就彻底解决反腐问题。”
遗憾的是,号称的审计风暴给人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审计时高高举起,处理时轻轻放下,三拖两拖没有下文。反腐需要政府各部门内外的共同作用,“不仅是审计署,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只有将官员与群众组织起来才能真正形成现行反腐的力量,从而最终达到反腐败的目的。”
审计署审计出的问题,必须通过与执行“整改”和“问责”的相关部门协同作用从而最终达到保卫国家财产的目的。对于目前所面临的一些法律仍不完善,影响到“整改”和“问责”的执行问题,袁瑞军认为,“我们要做的是去找出这些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强化制度建设。这样才可能在审计风暴之后推动一场问责风暴。”
从而使审计风暴不再是文字上的、名义上的风暴,而成为整肃的利器,产生震慑的效果,真正刮起狂风巨浪,还风暴的真实面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