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金庸 |
分类: 杂谈 |
由郭靖夫妇之死而想到的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五千年来真正为人民壮烈牺牲的无名英雄们
有时我实在不忍心想象郭靖夫妇在战场上的生离死别的那一幕,也许他们根本连生离死别的机会都没有?
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他的母亲李萍,就是这个普通的农妇,教给了她唯一的儿子中华民族的精髓──仁?义?理?智?信,有时候最浅显的语言里往往包含著人生最重要的哲理,不过知易行难,这些人生至理的付诸实施往往是无比的沈重?
在金庸笔下,只有乔峰才能和郭靖相比,两个人有著极其相似而又截然不同的身世?郭靖是在蒙古长大的汉人,草原给了他广阔的胸怀;而乔峰则是由汉人养大的契丹人,南朝汉人文化深深的影响了他,有时候思想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在民族冲突极其尖锐的时候,他们都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在战略优势方的荣华富贵,本来一个是"金刀驸马",一个是"南院
大王",同样手握重兵,不过一个是站在了父母之邦,一个却站在了养育之邦,在这个不同的表象之下,是两个人一样的感情,那就是他们都是把人民的苦难放在了第一位,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担心"刀兵一起,生灵涂炭"?在民族矛盾与民族感情的夹缝中,乔峰选择了自杀,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雁门关数十年的和平,死对他来说,可能倒是一种解脱,他不必
再痛苦了,而且阿朱早就死了,他的心也早就死了,本来就对这个世界就没有什麽太多牵挂了?与乔峰不同,郭靖选择了抗争到底,他不能死,也不能逃避,因为在他背後是千千万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这两位大侠巨大背影的映衬下,其他金庸笔下的男主角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巧妇偏伴拙夫眠"是《射雕》经久不衰的话题,有人为兰心慧质的蓉儿不值,认为他俩在婚後必定不会幸福?我却很欣赏黄蓉的好眼光,就像李莫愁说的那样,"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或许这是一种"反恋父情结",因为男人无论如何聪明,都很难超过她的父亲黄药师了?在《射雕》中蓉儿只是一个"盈盈十四五"情窦初开的小女孩,到了《神雕》
中她已经成长为一个女人─一个很现实也很有心计的女人(有点像任盈盈)?这种性格的转变是很自然的,毕竟,恋爱中的女孩是浪漫的,而婚姻中的女人是现实的,女人与女孩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她心中除了情爱之外还多了母爱?许多人接受不了这种人物角色的变
换,觉得《神雕》把一个不拘礼法精灵古怪的蓉儿写得俗不可耐了,这也是为什麽再杰出的女演员也很难演好中年蓉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观众对这个角色有著一种先入为主的排斥感?
士,或许他们在历史的大局观都比郭靖看得更远,知道什麽叫"换汤不换药",什麽叫"鸟尽弓藏"?她应该是一个"出世"的女人,却爱上一个"入世"的男人?从她爱上她的傻哥哥的那一天起,她就准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惜她的梦想最终没有实现?她在小节上可能犯错,但却大节不亏,在抵御外侮的战斗中,她辅佐她的夫君一直战斗到最後一刻,虽然这可能不是她的本心?其实与其说她是为国捐躯,不如说她是为爱情献身?
《宋史》已经丢了好久了,曾经听一个朋友说过好象历史上郭靖是确有其人的,时任襄阳城团练使,可能是真的吧,我也一直没有时间去查证?而前半段的蓉儿绝对是神话中的人物,"此女本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至少我没有遇见过,後半段才沾上了一丝人间烟火气?多谢金老先生用一支生化妙笔为一个历史上的庸人演绎出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神话传说?蒙古人在中原不过待了九十九年,激励人民奋起抗争直至取得最终胜利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武穆遗书",而是千万个郭靖身上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中华民族精神?他们的一缕忠魂,即使经过千百年岁月长河的涤荡,仍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这一幕,悲壮而凄婉,写到这里,我的眼睛也不由得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