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灰雀》的读写结合

(2012-06-25 15:40:58)
标签:

教育

分类: 谈阅读与写作

青岛市唐山路小学 朱维山     邮编:266041 

    《灰雀》的主体部分通过描写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动作、神态,具体展现了寻找灰雀的过程,表现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爱护和小男孩天真诚实的品质。由于列宁的话是含蓄的,故事情节呈半露半藏状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语言动作神态推测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写作方法。然后通过拓展阅读和小练笔,巩固阅读效果,提高读写能力。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通过根据语言动作神态推测人物内心理解思想内容

    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学生阅读、思考:通常情况下,人们说的话、做的动作、脸上的表情,都能反映出他(她)心里是怎么想的。请找一找描写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了解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轨迹(参见括号内的红字):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只灰雀哪里去了呢?)。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小男孩知不知道灰雀的下落?)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我不能告诉他我捉走了灰雀。)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灰雀消失与这个男孩有关。我要让他知道我为灰雀的命运担忧。)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告诉他灰雀没死,他就知道我撒谎了。)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男孩听到我关心灰雀的命运,或许会放回灰雀。)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他这样关心灰雀,我要把灰雀放出来。)
    列宁问:“会飞回来?” (真的能放回灰雀吗?)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我一定把灰雀放回来。)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男孩真的放回了灰雀,太好了!)。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我不该捉走灰雀。)。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男孩知错就改,我要保护他的自尊心,不说破这件事。)

    这样一来,学生就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体会到列宁尊重爱护男孩和男孩天真可爱知错就改的品质。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

    我们可编写一段只叙述故事内容的文字,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它和课文相比,哪个好,为啥好?如:

    列宁看见小男孩,就和他交谈,表示自己对灰雀的喜欢和担忧。小男孩被感动了,把捉走的灰雀放了回来。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就会知道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对于描述事情和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领悟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

    我们可以找一段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文字,让学生根据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推测心理活动。如:

    那棵月季花种在一个大花盆里,高约一米五,枝头上十二朵红色的花就像十二个大绣球。姥爷对它格外关照,该浇水了,姥爷就浇水;该拔草了,姥爷就拔草;该剪枝了,姥爷就剪枝。      

(                           

    那天,来了一位客人,刚好姥爷不在家。客人见了这棵又漂亮又高大的月季花,便赞扬起来:“这棵花真漂亮呀!我最喜欢这样的花了。”

(                           

    姥姥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就说:“我把这棵花送给你了。”

(                        

    客人听了十分高兴,马上把花搬到自行车座上,用绳子绑牢固花盆,骑上车子一溜烟走了。

 (                          

          (摘自孙超《爱养花的姥爷》见《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9期)

    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表现内心的方法,为后面的小练笔做铺垫。

    四.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布置同学们回家帮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做一件事,注意观察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是怎样的,然后写一段话,要通过写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他(她)的内心。写完后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交流后修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本文获《素质教育》付费发表通知。在此,对编辑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可供教育刊物免费使用,本人得一样刊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鹦鹉的自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