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读写练习题

标签:
《金蝉脱壳》教育 |
分类: 讲读课文读写练习题 |
青岛市唐山路小学
☆课文的第三至五自然段,按时间顺序描述了金蝉在脱壳过程中的动作以及样子、颜色、大小的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奇妙动人的景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找出描述金蝉脱壳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蝉虫的整个身体来回地(
蝉儿除了保护甲外,全身都是(
☆
☆
知了“猴”变知了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四年级二班
一天下午,我捉了一只知了“猴”。它有二厘米长,全身古铜色,弓着背,胸前长着六条腿,还拖着一个大肚子。它爬起来慢吞吞的,真像一个丑八怪。再看看树上那吱吱唱歌的知了,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要亲眼看看这呆头呆脑的家伙怎么变成小巧玲珑、动作敏捷会唱歌的知了的(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知了猴的丑陋样子,再写知了猴动作缓慢的特点,最后写自己产生的想法——看知了猴怎么变成知了的,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的描述)。
我把它放在家里的纱窗上,坐在窗前的凳子上静静地等着。知了“猴”在纱窗上慢慢地爬着,好大一会儿,才在纱窗的左上角停住了。一会儿,它的背上出现一道小缝儿。小缝儿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地变长变宽,露出了一丝嫩黄色的脊背。嘿,它要从这里钻出来呢(写自己的发现,引出下文的描述)!我见知了猴的壳上渐渐裂开一道约一公分的缝,住一会儿,它的身体就颤动几下,脊背也露得越来越宽,最后全露出来了(用“好大一会儿”“一会儿”“住一会儿”“最后”表示时间变化,按时间顺序具体写出知了猴选地方和知了露出身体的过程)。
奇怪的事发生了(用感叹句写出自己的意外,引出下文的描述)!知了身体不往外爬却向后仰,像一个戏曲演员在做后下腰(用比喻句写出知了的动作)。一会儿它抖动几下,翅膀在抖动中“渐渐变大”,身体也渐渐向后弯垂得越来越低。这时我发现它的六条腿儿都从壳里出来了,但屁股还在壳里呢!“别后仰了,要掉下来了!”我不禁说了一声(写自己的语言,渲染知了动作的危险)。知了好像能听懂我的话似的,慢慢地向上蜷身体,再用前爪钩住壳的头部,接着六条腿都钩住壳,趴在壳上,壳上的六条腿巴在纱窗上(本自然段具体写知了从壳里钻出身体拔出腿的过程)。
住了一会儿,它的身子扭一扭,一会儿便把屁股从壳里拖了出来。这时它的身体是米黄色,翅膀白中泛青,刚好遮住身体。从开始裂缝到这时整好两个小时(写知了怎么拔出屁股的和身体的颜色翅膀的颜色、大小,交代了知了猴变知了需要两个小时。从这里可以看出小作者在耐心观察,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第二天早晨,我起来去看它。它身体呈黑黄相间的颜色,带着黑色斑点的大翅膀比身体长约一公分。尽管我几乎目睹了它的整个变化过程,但仍感到奇妙得很(写第二天早上知了的样子和颜色。写自己的感受来衬托知了猴变知了的奇妙)。
简评:本文按时间顺序写知了猴变知了的过程,条理清楚。描写时写出了知了猴和知了的动作、样子、颜色的变化,比喻句用得恰当,描述具体生动。在描述中,作者还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开头写自己“要亲眼看看这呆头呆脑的家伙怎么变成小巧玲珑、动作敏捷会唱歌的知了的”;再写“嘿,它要从这里钻出来呢”;又写“奇怪的事发生了”和自己情不自禁说的话:“别后仰了,要掉下来了”;最后写“尽管我几乎目睹了它的整个变化过程,但仍感到奇妙得很”。这些句子使文章内容连贯结构严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知了的喜爱之情。
朱维山指导点评
发表于1994年7月20日《小记者报》
☆读了别人的文章,学到了别人的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再运用学到方法观察、写作,是提高自己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后面的照片,写一段话描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如果能亲手逮一只蝉虫或者其他动物,观察后写一段话,那更好。
http://s16/middle/4873a940haf7b11cf5a6f&690
http://s4/middle/4873a940hedacebd326a3&690
http://s4/middle/4873a940haf7b142076b3&690
http://s10/middle/4873a940haf7b15d2ddc9&690
http://s5/middle/4873a940hedacee6eb9b4&690
上述图片均转载于“凤凰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