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ryhl2020.bokee.com/507786035.html
《青年文学》2020年第9期
可可是北京某小学的五年级女生。她的爸爸是某医院的主任医师,她的妈妈是同一所医院的护士长。
“木木”是一只黑色的泰迪狗,三岁了。
“老八”是一只八哥,确切地说,已经是一只老八哥了。有多老呢?相对于可可,那它就是一只老爷爷岁数的八哥了。因为,一般长寿的八哥才能活十年左
右,“老八”却已经十三岁多了。
可可的爸爸妈妈都是从小就喜欢读书的人,他们保存下了几十本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可可上小学二年级时,爸爸妈妈将那些小人书交由可可来保存了。在那些
小人书中,有一本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木木》。
《木木》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俄罗斯还有农奴的时代,某农庄有一个又聋又哑的农奴,养了一只心爱的小狗。哑巴是没法说话的呀,他叫他的小狗时,口中只能
发出“木木”的声音。不管那小狗在什么地方玩儿呢,一听到主
人“木木,木木”的叫声,就会飞快地跑向主人。所以,“木木”成了小狗的名字。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还是农奴,基本上就是没朋友的人了。“木木
”对于他,不但是心爱的,而且是唯一心爱的小朋友。一天,女地主来到了庄园,“木木”对她叫了一阵,还咬住了她的长裙不放。这使女地主非常光火,下
了一道严厉的命令:必须将“木木”除掉,而且要由养它的人来做这件事。农奴没有办法,又悲伤又无奈地往“木木”身上拴了一块大石头,将它淹死在湖
里了……
可可读完这篇小说,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当天夜里,她梦见了“木木”,哭醒了。以后,只要她看到有谁在遛自家的小狗,就会联想到“木木”,心里就会
难过。爸爸妈妈了解到原因后,为她买了那只小泰迪,她给它起名叫“木木”。现在,可可和“木木”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了。
“老八”是可可的爷爷养了十来年的八哥。因为爷爷奶奶对它照顾得好,它才能活得那么久。可可的奶奶已经去世了,爷爷一直单独生活在别的小区,那只
八哥是爷爷的一个“伴儿”,爷爷对它的叫法是“老伙计”或“老哥们儿”。十来年里,爷爷教会了它近百句话。事实上八哥记不住那么多话,往往学会了
一句新的话,没过几天就把以前学会的话忘了。它经常说的也就三十几句话。对于一只八哥来说,那也很了不起了。
二〇二〇年春节过去不久的一天,还没到下班的时间,可可的妈妈忽然从医院回到了家里。她告诉可可,为了控制住新冠病毒的传播、蔓延,武汉已经“封城
”了。可可的爸爸作为北京支援武汉的第一批医生之一,直接从班上和同事集体飞往武汉了。妈妈自己作为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明天也要与另一批医护人员飞往
武汉。所以,可可只能带上“木木”住到爷爷家去。
可可呆愣了一会儿,生气地问:“为什么?”
妈妈一边替她收拾她应该带到爷爷家的东西,一边反问:“什么为什么
可可说:“我对你们的领导有意见!为什么让爸爸去了还要让你、去?他们怎么就不考虑考虑,把你们都派到武汉去了,我怎么办?”妈妈说:“你和爷爷住一
段时间不可以吗?我也去,是我自己要求的。”
可可更生气了,顶撞地说:“那你真不是个好妈妈!少去你、一个人又能怎么样呢
妈妈说:“你怎么不反过来想想?在疫情严重的时期,我们医护工作者都好比是战士,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抗击疫情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能发挥的作用比平时大
得多,快去把‘木木’的东西也集中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