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得到的最有意义的批评

(2007-01-23 16:08:10)

我得到的最有意义的批评

写在前面的话:

助教罗鹏在《招聘与调配》一章节中提出考察心理承受力时可用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得到的最大意义的批评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对自身的成长很有益,课堂上便认真思索,当时,在我脑海浮现的便是下面这件事。

此事发生在六年前。

我编著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南与实务》第二版出来后,第一次使用这一教材是给总经理班上课。我很看重这一课,做了充分准备。课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课间休息时,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女生,中等身材,短发,没施脂粉,衣着朴素,走到我跟前,双手递给我一张纸条。直至现在,这纸条我还保存着,贴在我自己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的扉页。

纸条是这样写的——

特别提示:

1、希望老师在案例剖析中、讲课中多一些轻松、幽默的语言

2、话筒举太久,你是否觉得辛苦?换个方式好不好?(陈如)

扫描纸条一遍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说不出是什么感受,有点找不到北的

感觉。慢慢地,内心冒出一丝怨气:

——课堂秩序挺好的嘛,都听得那么专心……是不是有点不识货,鸡蛋里挑骨头……

再看一遍那纸条,产生了另一种感觉:

——好像写得挺有内涵的啊……对,就该“放松些”嘛!

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要“放松些”!其它的就想不到了,不能再想,也不允许再想了,得专注地把后面的课程按计划完成。

后半部分的课,我讲得放松了些。拿话筒的姿势也从总是两只手同握,到一会用左手,一会转用右后。一只手臂从话筒解放出来后,人也自如了些。

下课后,几位同学围着问一些问题,我没想到要找陈如同学。

事后我也没有与陈如总经理联系,没有感谢她。很可惜,也很不应该!

我自己倒是很珍惜这一最有意义的批评。我把纸条裁下来贴在自己常用的书上,常常重温。每次重读,都能产生一种很不是滋味但很有益处的警醒效用。我今日的授课风格能比原来轻松和稍有一点幽默,都与这一纸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现在想起来,这样的益友,一生不定能遇上几个,错过了,好可惜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