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small/4872f683hc0d8c11cbc85&690
“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这是我十七八岁时,听过的一首歌,亲切的旋律中,透了一丝忧伤。因为竹子开花就意味着死亡,熊猫咪咪担心自己明天的早餐没有着落。
熊猫作为众星捧月的国宝级动物,自然有很多人为它们的早餐劳心费力,咪咪大可不必杞人忧天的。倒是,被口口声声称作祖国花朵、未来栋梁的少年儿童,被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孩子们,娃娃们,今天的早餐在哪里呢?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心焦!
我每天早上倒公交车去赶班车,等车的间隙,从各个小区里汇集来不少孩子,都是赶公交车去上小学的娃娃们。他们大都独立作战,双肩上挎着沉甸甸的大书包,相对于柔弱的小身子骨来讲,比例是那么的不协调!胸前晃动荡着月票卡,左手一杯豆浆或牛奶,右手一个裹着白吉馍、煎饼果子、鸡蛋灌饼之类的塑料袋,啃了几口吃食的小嘴巴上油晃晃、渣滓滓的,这些娃娃一上车,七荤八素的味道不消片刻功夫就串满了整个车厢。让早餐吃得饱饱的我,熏得想晕车,只好找个窗缝吹吹。
上了车,孩子们麻利地找个可以依靠的地方,就开始狼吞虎咽了。四站地,胃口好的吃完喝完,把空塑料袋和塑料杯往车上的垃圾桶里一扔;胃口不好的,拎着剩下的东西下车,应该是准备半上午的课间再垫补垫补。
我到站的地方,也正好是孩子们的小学校。一迈下车,就像掉进了露天早餐的大集市,肉夹馍、公婆饼、里脊肉饼、舍得杂粮煎饼……各式各样的早餐车、早餐店在学校周边的便道上星罗棋布,拉开阵势,煎炒烹炸,热火朝天。制作早餐的师傅全是自发的,不图利益不打早起,有农村老汉,有下岗女工,有看着穿戴整齐干净利索点儿的,也有看着浑身上下油脂麻花的,这里“滋啦啦——”一个摊鸡蛋,那边“当当当——”一堆碎肉末,个个都是忙得不可开交,摊摊跟前挤满了人。上学的孩子们,送孩子的家长们,都先急着赶了集再上学、上班似的,举着钱往前凑,生怕误了上学上班的黄金点儿。记得娘说过:早起跟打仗的一样。那熏火燎烟的场景,真是一点儿也不假!等到终于买齐早餐舒一口气,看着娃娃拎着早餐走进校门口,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拎着自己的那一份烫手早餐,骑车、坐车匆匆而去。
天天打这里经过,天天闻到这里的早餐味。忍不住就想,现在的爸爸妈妈们,至于工作忙的,连心肝宝贝的早餐都顾不得做了吗?每一个娃娃都是一家人的希望,尤其是独生子女,渴望孩子成龙成凤的父母,不惜从小学就开始“陪学漂”一样到教学质量好的学校附近去租房子,一直漂到孩子上大学为止,个中辛苦的滋味和投入的精力财力,不是用时间和金钱可以衡量的。但是,小树成长需要浇水施肥,花朵绽放需要阳光雨露,“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些上了老讲究的道理,怎可抛在脑后?!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位同事的媳妇,不爱给孩子做早餐,晚上打半宿麻将,早上睡懒觉,躺在被窝里,摸出一块钱,递给儿子到街上去吃油条豆腐脑。当丈夫的抱怨她:人家别的孩子,早上起来都是妈妈给做饭,汤是汤、水是水的,热热乎乎,孩子吃了舒服。这媳妇振振有词地辩解:在家里做不止一块钱哩!一做都想吃,怪麻烦的。整天吃不上早餐的丈夫一怒之下,动手揍了媳妇。这媳妇哭着闹着到单位里找组织要说法,反倒被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教训了一通。那时候的女人贤惠的占绝大多数。无奈说过之后,人家照样我行我素,以至于儿子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丈夫年轻轻就得了糖尿病。那天无意中瞄见她一眼,俨然一个干瘦的老太婆了。
说实话,不愿意早起做饭,都是一个“懒”字在作怪,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懒家长的数量在猛增,从学校周边的早餐车、早餐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就可以证明。这些家长们,自己当娃娃的时候,得到了父母的早餐温暖;自己当了家长之后,却懒得为自己的娃娃再倾注早餐的温暖。打麻将的打麻将,斗地主的斗地主,偷菜的偷菜,看片的看片,当父母的各忙各的、各玩各的,晚上像个“夜猫子”、“网虫子”一样过度疲劳,早上肯定是多睡一分钟算一分钟,自己懒得做,娃娃肯定吃不上,过了到幼儿园赶饭碗的年龄,就是吃小学校周边的露天早餐了。可是,良莠不齐的早餐队伍,卫生质量难以保障,食品安全难以保障,而且,吃饭之前不洗手,吃饭之后不刷牙。一日之计在于晨,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时期的娃娃们,每天就吃着这样凑合、这样将就的早餐,小树何以能舒枝展叶成栋梁?花朵何以能吐英露蕊绽芬芳?长此以往,透支未来接班人的健康啊!试想想,这样长大的娃娃,就算靠聪明才智能够出人头地,可身子骨的底子薄,漫漫人生路上,能担几斤重担?能抗几级风险?
娃娃的早餐在哪里?如果总回不到家里温暖的饭桌上,是很让人担忧、很让人惆怅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