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4872f683t936bd9d754b2&690
近些日子,心情比较浮躁。就想读一两本好书,平静一下自己。但是从网上搜索了半天,畅销数目大都是花花绿绿的泡沫文字,粗粗浏览几行,就能感觉到作者更加浮躁、更加名利的动荡心绪,让你不忍再读,或不敢再读,生怕把自己原本清雅洁净的一颗心,给污染了去,给污浊了去。
刚好听说有一位作者来单位赠书,是他刚刚出版的自传体乡村生活散文集《村上的事》,那个哺育作者成长、充满情趣和魅力的莲花营小村子,就在单位的南边不远,站在办公楼的八层楼顶上就能眺望得到。因为自己也有着浓浓的乡村生活情结,于是便心生萌动,拐着弯儿讨来一本。
淡雅的封皮设计,古朴的版画插图,精当的字体搭配,捧在手里,不薄不厚,不大不小,不轻不重,一切的一切,像是触摸着读者的心意制作而成,刚刚好,恰恰好。未曾开卷细读,已然爱不释手。等到一篇一篇赏读过来,同龄人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境遇,共鸣,共振,竟感同身受一般入了迷。
就像在黄昏的夕阳里,在氤氲的茶香中,倾听一位阅历深厚、学识广博的挚友,款款回忆自己苦涩而又甜蜜、穷乏而又快乐的童年往事:那村子里的人,那田野里的庄稼;那春在枝头碗底香,那豆棚瓜架雨如丝;那麦秸垛,那捶板石;那吃水的井,那上工的钟;那抱窝的鸡,那低吠的狗;那开在窗户上的冰花,那镶在镜框里的微笑……这些源于莲花营的一个个小故事,在作者浓郁炽烈的乡情之中和诗情画意的笔触之下,灵动起来,鲜活起来,芬芳起来,就像开在太行山前、金河湾里的一朵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圣洁,纯美,恬静,幽香。
一边读,一边体察作者的喜怒哀乐,一边捕捉和追忆自己童年的快乐影子和美好瞬间,那些逝去的光阴,那些遥远的日子,原本已经随着岁月的重叠和四季的交替,模糊沉寂起来的温暖和亲切,竟然又清晰跳动起来。乡村是生养我们的沃土之根,是赋予我们纯朴美德的清泉之本,虽然我们走出了那块土地,远离了那个村庄,但是每当我们心灵浮躁和疲惫之时,一滴水,一粒粮食,一声乡音,就会触动那深深烙在骨子里的乡村情结。这份不变的乡村情结,让我们怀旧惜今,回归本真,反思反省,洗礼自我,平和、清醒地对待眼前的浮华与迷茫。
读这样一本好书,就像赏莲一般惬意。那一朵莲花美,亭亭玉立,开在我眼前;那一朵莲花香,袅袅而来,飘进我心里。抚卷而思,灵犀相通,作者村上的事,就像是我们村上的事;作者自己的故事,就像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作者的莲花心香,就像是我们的莲花心香。
感谢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