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千年明月湾古村,诗一般的“桃花源”,流传着绝代佳人的故事

(2020-09-08 20:32:13)
标签:

旅游

摄影

文化

分类: 走遍全国

“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不经意间看到了这句话,想起了这个一直在计划中还未去的地方。

对美丽的名字,莫名没有抵抗力。

明月湾,有一个如诗一般的名字,应该是一处像画一样的村落。

夏日的某一天,天气不算热,一脚油门就来到了苏州西山,看地图,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属江苏省苏州 市吴中区金庭镇,原西山镇,2007年更名为金庭镇,当地人仍称西山。

明月湾位于西山最南端的石公山南面,背山面水,是太湖一处没什么污染的地方。驱车一路沿着太湖行驶,沿途需要经过3座这样的跨海大桥,风光无限秀丽。不禁放下车窗,风自由的吹拂在脸颊上,心跟着飞扬起来,阳光的炙热已经全然顾不上了。

把车停在了门口的停车场,看到了明月湾古村的宣传牌,粗粗浏览一遍,想不到太湖边的这个幽静的小镇,早在唐代就是文人雅士的访游之地,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时任苏州太守的白居易游览过明月湾后写有“湖山处处好掩留,最爱东湾北坞头。”

诗人陆龟蒙在诗中写道:“择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

明清时期,明月湾更是被文人学者视作“桃花源”

明代学者张怡《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中写道:世人不信桃花源,谁知此是真桃源。

古村入口掩映在香樟树下,根粗得需要好几个人才能抱的过来,这无疑已经成为了明月湾的代表。三间木制的重檐门楼,门额写着“最幽处”,便是我开篇提到的那句诗“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明月湾这个名字的来由,因2500年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赏月而得名明月湾。

“ 明月湾,吴王玩月于此。” --《苏州府志》


洞庭西山,位于太湖之中,春秋时,吴越相争,西山为吴国前沿阵地,留下了许多有关吴王的传说和遗迹。因此,吴王和西施到明月湾,有了更多现象的空间。

明月湾村现有120余户,将近400口人,以吴、邓、秦、黄四姓为主。据陈列资料介绍,这些姓氏大都是南宋初年从北方迁入的高官后裔。八百多年来,他们与本地居民辛勤劳作,同舟共济,和睦相处,生生不息。

明月湾现存的房屋多数建于清乾隆年间,有礼和堂、礼耕堂、瞻瑞堂、瞻禄堂、汉三房、薛家厅、金家厅、邓家祠堂、吴家祠堂、黄家祠堂和秦家祠堂等。很多老宅已经翻新,村里有很多农家乐和客栈,想必在这样幽静的村落过几天隐居生活,吃吃农家菜,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村子里游人不多,依旧保留着淳朴的生活。这一份静谧,此刻独享。

石板街修筑于清乾隆三十五年,街巷纵横交叉。总长1千1百多米,路面用4560余块花岗岩条石铺成,俗称为棋盘街,是明月湾古村的特色之一。街道下面是排水沟,每逢大雨,雨水和山洪从渠中迅速排出,路面清洁如故,有“明月街雨后穿绣鞋”之说。

在古代,明月湾古村到湖边有一片树林,林深树密,古木参天,村庄被遮得严严实实。有诗云:“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不到村口不见村,到了村口不见门。”恰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行走在古镇中,我常常会迷路,明月湾也不例外,虽然这个村子并不大。在我记忆深处那个湖边的古渡,如今在何处,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还是没找到。

借问路人,古渡在何处?路人遥指出口处。

湖边这座古码头也算是明月湾的标志了,电视剧《都挺好》就是在这里取景的。码头全长57米,宽约5米,用花岗岩条石铺筑而成。上面有许多栓船石桩。

有介绍说,古码头在古代是明月湾村民出行登船处,捕鱼归航的上岸点,也是外出经商的商船回乡的泊位。古码头始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有记载的是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75年)村民曾集资重修过。

在明月湾千年历史中,对外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水路到吴江、湖州、宜兴、常州、无锡都在一日航程。如今的西山,已经通了桥,交通已经更方便了,明月湾也不再是藏在深闺的秘境,行走在古村街巷,不仅能欣赏到江南古村落的韵味,也能感受到江南鱼米之乡的乐趣。


我是七月木木,生于江南小镇的小女子

爱好延续梦想,旅行,让我越走越远。

我们都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

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

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

这里是七月木木的旅行视界,欢迎关注 Forever七月木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