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猪言软语 |
北京的街头总是人声鼎沸,万头攒动。据说在这座超大城市上千万人口中,光流动人口就有几百万。流动人口,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背井离乡、在外面闯荡的人,其中绝大部分都不是和父母在一起。回家团聚的时刻大部分要等到过年,在异乡更多的时间内,只能是忍受倍思亲的煎熬。是啊,不是不回家,不是不想家,为了理想或为了生计,一个人在外面苦苦打拼坚持,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然,还有更多离开父母去到更加遥远地方的游子们,他们离开了生养他们的祖国,去了异国他乡,在人生地疏、语言不通的国度孤独一人甚至孤独一生。
为理想也好,为谋生也罢,主动也罢,无奈也罢,总之当爹娘把我们生下来并且含辛茹苦地养大,给了我们受教育的机会,可是当他们老了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我们却不在他们身边。即使很多人为此内疚,但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成人,有出息,也相信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在身边,共享天伦之乐。可分开总是难以避免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在父母看来,也许思念的煎熬是漫长的,但孩子有出息更是幸福的,耄耋之年的他们总认为不应该耽误孩子们的前途,否则就是自私的。于是他们按捺心中思念,让孩子展翅高飞,只剩下孤独的他们每日与寂寞为伍,从壮年步向暮年。
对于我们游荡在异乡的人来说,也许刚出来时会经常思念父母,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对新环境的慢慢熟悉,或者碍于生存的巨大压力,我们总是没有时间或来不及对远方亲人进行思念了。
过年的时候,我们拼命挤进春运人流,回老家看看父母,然后又要匆匆踏上返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讯技术有了长足进步,我们给父母打电话不再需要去电话局排队,而只要随时随地地用手机打电话或发短信了,仿佛爹娘就在我们身边,乡愁似乎缓解了不少,于是我们开始用现代科技来安慰自己:
春节可以不回家了,要加班,车票不好买,或者有手机、电脑方便多了,不回家也看得见爹娘。
虽然可以打手机发短信或电脑聊天解解乡愁,但我们真的不在父母身边,这是一个事实。而且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真的陪伴在他们身边。也许我们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梦想,但梦想是没有尽头的,一个梦想实现了,另一个梦想又出现了。我们之中还有的人发誓等到自己出人头地了,再把父母接到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可是我们的成功到底是什么,我们还需要等待多久,我们满头白发的爹娘还要等待多久呢。
当我们的父母还年轻时,他们把我们生下并养大成人,当他们老去并需要我们陪伴照顾时,我们却以理想为名离家出走,游荡在千里之外。我们的归期是什么时候,我们的成功是什么时候。更何况并不是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会成功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赚钱买房然后让年迈的父母安度晚年,尽享天伦。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芸芸众生,我们的爹娘作为过来人,比我们更早更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于是他们从来不敢奢望孩子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他们只希望孩子健康平安。纵使我们年轻气盛,梦想无边,依然我行我素地梦想自己青云直上,享受荣华富贵。但要知道人生的成败除了热情还需要能力,更需要运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时间。
我们是否有耐心用时间去等待,就是我们有这个时间,已经白发苍苍的父母还能等待我们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吗?
我们该拿什么来报答自己的爹娘呢,还依然是我们的空无的梦想吗,还依然是我们的壮志未酬并为自己不能尽孝而辩解吗?
中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负面后果日益显现出来。如果说以前的家庭还有兄弟姐妹好几个,哥哥姐姐外出闯荡了,还有弟弟妹妹在父母身边。可现在呢,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如果孩子离开家庭,那么父母身边还剩下了什么呢,甚至有的孩子即使远在千里之外,吃喝拉撒还依然靠着父母的支持。
有一次,我在自己住了几年的小区坐电梯,看见一个面熟的白发老者用车推着一个面熟的白发妇人。妇人坐在车上,嘴里念念有词,偶尔手舞足蹈。白发老者也学着妇人的样子念念有词,神态举止好像在哄小孩。
我经常坐电梯碰见他们,但因为见多了,反倒熟视无睹。而那一次,我忽然有了强烈好奇心,在老年夫妇下电梯以后,我向开电梯的大姐询问他们的情况。
大姐说他们是一对夫妻,不过妇人十多年前就痴呆了。
我问他们的孩子在哪里呢。
大姐羡慕地说他们的孩子很有出息呢,在美国。而且每过几个月就会给家里寄钱,还是美金呢。
我听了不住地点头,心里面念念有词:
是啊,拿什么报答自己的爹娘呢,美金可以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