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年代,女兵的劳动场景3

(2013-09-29 08:14:24)
标签:

果冰回忆

军旅生涯

军事

分类: 军旅回忆

    闲下来的时候写回忆录,就像听到自己年轻时的心跳。70年代的的画面简朴生动。有的博友记性真好,50多岁还清楚的记得小学时的详细情景。我对小学的情景多半模糊,文革后期自己的青春岁月应该还能在记忆中发掘。

    70年代初,西安某军队院校里,陆续被招兵的部队子弟超过200人。走后门享受特权是不公正的,当时社会风气就那样。不过当兵的劳动强度可能超过老百姓的想象,比如当铁道兵就要开山铺路凿隧道,劳动强度超过知青了。而且那时战士是4年让回家探亲一次。

    我当兵几年后变成了喜欢读书学习的人,我自学了高中的数理化,其中物理自学有困难。但是在部队的营建工地上,那时我还是天天劳动,搬砖弄泥的,没时间学习。

    盖高楼首先要挖地基,那时要盖4层高的楼,我们大概用铁锨挖了3层那么深的大坑——所以我搞不明白现在的10层高楼怎么会挖的那么浅。水泥和砖头都运到场地后,我那个排的女兵当小工,负责把砖头运到建筑工人师傅的手中。我从一楼朝二楼扔砖头,两块两块的扔,双手拿砖朝右上方顺势而扔——像耍杂技一样,两块砖头高抛三米还是可行的——要使上臂力、腿上和腰上的劲,协调发力好像扔铁饼那样。我必须正好扔到二楼那位接砖人的肚脐的那个部位——事实证明根本没有问题,两下就学会了,而且还有点享受其中的窍门。

    三楼以上的砖头是用吊车吊上去的。在楼下我还要用铁锨混合水泥和沙子,然后抛入电动搅拌机,搅拌好后铲到小推车上。铲水泥时感觉很重,我学会了熟练地使用铁锨。

    在二三楼上,我有时站在狭窄的墙壁上(旁边有小过道)给师傅递砖头,看着工人师傅熟练地砌砖———就这样一天天的,楼变高了。

    西安323医院的洗澡堂,建造时要给内墙贴磁砖,我和副班长刘新先把一快块磁砖的四边敷上水泥,再递给师傅,他负责往墙上贴。一天工人师傅说有面墙要返工,我和副班长都有些郁闷,一位女兵的说:“我最不喜欢干返工的活了!”

    给大楼外墙的砖缝里勾水泥,也叫勾墙缝,是个特殊的活:左手用小板子托着水泥,右手细心地勾缝,一条一条地慢慢勾着---站在有弹性的竹木板上。我熟悉的一位女兵小岳,不小心从三楼的脚手架上摔下来,腰摔伤了。

    最后的工序是非常磨人的:大楼盖好后,手工磨平楼道地板——叫水磨石——那时没有机械化。1973年,每天约有三个班的女兵在楼层里手工磨着石板——就是那种水泥里嵌有细碎小白石英的半成品楼板。每一平方米大概要磨一个小时才能磨平,我手拿一个带砂轮式的磨头杆子,费劲地10公分10公分地把它磨平——想起来好原始啊!也是我感觉最愚蠢的活——这个活是坐在矮凳上干的,为了多出活,每个人都埋头苦干,相互不说话。

    竣工的解放军323医院位于西安雁塔区,到现在还在收治病号——部队和地方上的病人。我在部队营建工地上当小工大约干了一年半年。那艰苦的的劳动中,我的身体变结实了,思想变单纯了---后来我还干过几种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哦!70年代,女兵的劳动场景3

     不过从经济学上来分析:战后的婴儿潮导致五几年出生的人口剧增,这帮人变成劳动大军时,由于70年代中国工业不发达,城市里根本无法保障就业,通过当知青和参军的方式让五零后们成为廉价的劳动力。知青是没有工资发的,我们71年的兵每月有6元钱生活费,工人那时每月工资是18元——相对比当兵当然收入高了,包吃包穿还有6元钱零花呢(小幸福哦70年代,女兵的劳动场景3)。

     

       插图——70年代初,战友照片:

             历史照片--刘英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