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剧“风北那个吹”观后感

(2009-03-08 08:32:17)
标签:

果冰随想

果冰唠嗑

文革回忆

家居

文化

分类: 影视感悟

     电视剧“风北那个吹”观后感

      图片的摄影者:刘迪/博主母亲,她两年前/78岁时拍照于西安)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电视剧《风北那个吹》,名字起的老土,所以起先没想看,后来我一好友说好看,我就看了。基本是50年代出生的人熟悉的经历和故事,但是细节是不同的,有特别之处。

    特别之处是:城里来的知青和乡里的姑娘结了婚。这个乡村姑娘可不是一般人,照理说那类领导干部常常和知青憋着劲的,感情变的那么好的就有点故事了。

    实事求是地再现历史挺好的,本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农民变城里人,可那时倒过来了————城里人变农民。想想现在的青年多美,要下乡是当村官去了,或是搞专业养殖什么的能挣钱的活。

    我在文革大插队时期是11-12岁,所以没有轮到我,我家里4个子妹里3个插队修地球去了;我参军了。但是我那时特别喜欢听姐姐哥哥讲插队的故事,我哥哥插队回来后给我教了几个外国歌曲,说是知青点上有个叫老K的特别能唱苏联歌曲,很有吸引力感召力的。

    他们喜欢的是“小路”——伤感的战争歌曲、“流浪者之歌”——感觉自己有点流浪吧,“红梅花开”——来点温情的安慰。哦,我学唱后也喜欢这些歌曲。

    该电视说明:人生到最后,最重要的不是钱、地位、不是别的,而是基本的人性;谁对你最好,你就会怀念谁——反正我就是这样的,对我好的人,不管我与其是否来往,我都心里记着。某些人对你好,不管他们是同性还是异性,性别不是最重要的,我想最重要的是:那是一种情感和美德——由于共同的生活、学习和劳动所获得的相互关联的经历、故事和回忆。

    人们肯定地说:年轻时代交的朋友是难忘的。人生的最美好的回忆无疑是与年轻时代相连的。也就是说:“人之初,性本善”里的“初”指的多半可能就是年轻或少年时,——那么人所怀念的实际上是美是德是纯。

    该电视里的牛鲜花(女主角)是个吃苦耐劳的女性,那个时代的女性特征。血泪和苦难会留下深刻的痕迹,艰苦生活中的快乐是最难忘的快乐,并且集体生活类似军营的生活,那么就产生军团生活的那种特殊感情:我认为无论同性和异性都一样,那时的情感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非常特别的。

    女主角长相普通,我觉得这点很好,千篇一律的美女帅哥也让人烦。此外该剧涉及到一个深处:几十年来表现农村女青年心理活动的影视剧还是偏少,她们也像插队知青一样向往更多更美的精神生活,而她们的心理活动和梦都被世人忽略了。这样混的比较好的乡村女青年也是付出巨大的代价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她们在城市化的改变中是有困难的。

    女主角是3个孩子的妈妈,男人由于各种情况不好好和她过日子。给我的感觉:老话说的好,婚姻要门当户对的好,全世界的婚姻调查也证明这点。但是变化巨大的社会生活不可能提供固有的模式,以后还有几亿农民要变城里人,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通婚很多。现在和过去不一样,城乡差距的缩小也包括精神上缩小了差距。

    3个孩子的妈妈是活的够累的(那时有的家里有10个孩子)。如果我有三五个孩子,我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考虑什么爱情,只会想怎么把孩子拉扯大。又要为孩子,又要争爱情,我看那个时代的许多女人非人也。我同情她们、尊敬她们,因为她们是无奈的,是社会的产物。后来到老,她们也许大多觉得自己还过的好,但是80后最能看出她们的问题:她们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别人活着——当菩萨吗?

    但愿未来的中国女性不要再超生孩子了,该结束男人编织的让女人受累的梦了。

 

图片:我母亲两年前拍照的花朵 

电视剧“风北那个吹”观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