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看了某诗人的博客,发现她写的诗带有一点忧郁的气质。我忽然发现略微忧郁的诗歌更为动人。中国世世代代都有很多歌颂皇天厚土的赞歌,可是多数赞歌最后却无法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此外我发现忧伤的诗歌也便于用更多词汇抒发——不同于心情好的时候用的词汇。
所以我那天晚上也来个写略微伤感的诗歌习作。之所以总是提到“习作”,那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写的歪诗虽然有人看,但是还是上不了什么档次。我是当教师的,我这行的人都认为干什么都得练、都得习。那天居然一晚上写了4首,这4首的味道多少有点一样:写的时候心里伴唱着一种深沉和略微忧郁的音乐,这个乐曲的开头第1句短,所以我的这4个小诗都是开头短:3个字一行。
写完后我高兴啊!——我居然可以写出那么多。接着,发表、被加精,再发表---。可是奇怪的是第2天我的情绪比较的低落,那是因为诗歌中隐寓的东西似乎是这样的:比如“中性的心”(诗歌)——可能表示我太老了---. 所以写完这些诗歌估计有某种不好的隐寓得让我不舒服。
想起前段时间搞摄影时,心情就出奇的好。眨巴眨巴眼就明白了:对于我而言,诗歌是不能天天写的。诗人中有20%有自杀倾向,就是被某种隐寓的忧郁的东西折腾的。
总结:创作的过程中,悲喜交加是一种情感或情绪的平衡,如果长期失去这种平衡,人将不人.
分析:人生都有喜怒哀乐,也许人的一生中幸福和痛苦的程度相加是等于零——这样推理的话,人生是一场“零和游戏”。
为了“燃烧文字”,在有灵感和兴趣时就写写。要知道我的兴趣即我的才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我前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