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剧《用心过日子》观后感

(2008-06-19 07:54:34)
标签:

幸福的家庭

平静的生活

孩子与作品

娱乐

    央视3台正播的这个电视剧里,一帮有钱的太太围着他们不凡的老公演义着各种戏剧,同时还有普通的没有钱的家庭的点缀。这个电视我看进去了,十个电视我通常是8个看不进去。而我先生呢?好象什么都能看进去,包括儿童的动画片人家也能看的发笑。

   这个电视剧里的几个家庭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在现实生活中看过不少令人羡慕的家庭。比如:

A。一对老知识分子的家庭:这是我最羡慕的、我少年时常去的家庭——我女朋友父母的家庭。阿姨是妇产科医生、叔叔是中学历史教师。阿姨工作非常忙,叔叔做饭。他们从来没有吵过,平静地生活。那时我父亲是军人,在外地,母亲带着我们过日子。所以我在楼上的女友家,获得了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B。附近普通的平民老夫妻(鸳鸯型)

C。下岗后打工又有钱了的一对亲戚(鸳鸯型)

D。觉得自己老公是最帅那位女同事(鸳鸯型)

   等等,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幸福的家庭是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不管人的幸福的程度如何,人主要是能保持心情愉快或平静就行了。上帝是不会对不起谁的——如果你不幸福,它又会给你弥补点什么。比如有些作家名人,他们有什么家庭幸福呢?——比如贝多芬、杜莆、曹雪芹等——正如文人说的:他们不幸,那后人就有福了。他们的作品带给他们和后人幸福。当他们完成他们的作品时,会想:我把家庭或事业的幸福全部都寄托在美的文字或音乐中了。他们满意或欣慰地合上了已经写好的巨著或乐章——那是一种谈谈的久久的幸福。就像孩子寄托了父母的希望一样,作品寄托的美好的幸福的东西会比孩子更久地留存。

   我写博客时老是跑题,这会又跑题了。以后我要更多地考虑为自己写——为思想写。我妈妈是个马列主义老太太,她曾严厉地对我说过,写博是有人看的,那么就有影响力,你说话就得注意。我是要注意,但是我注意的应该是内心思想的表达。我要是注意哪个领导是否满意,那我还能写吗?(但愿她别看到本文,要不然我又得挨呵了。)

   话说回来:肉眼观察,大概社会上有十分之一的家庭是美满的、令人羡慕的。我最不喜欢吵闹的家庭。我附近有个别家庭会大吵大闹,我只要是听到了就感到头痛,希望躲远点。

   该电视剧里,几个家庭都有两个孩子,让人看到觉得他们有钱人又有儿有女的、又有大房子——多美好的生活。但是这是一种误导:引诱更多的家庭去超生。

这种多子多福的生活宣传下去,就会让国家不堪负重吧?——我的说法极端吗?

搞好计划生育就应该在电视镜头里“消灭”多胎。

   天天思虑着为老公服务、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很无聊。我的意思是让我当妃子我没有兴趣,那样也许没有农妇的生活清净。在我看来,以丈夫为中心,过着依赖性很强的生活都没有什么意思。如果我先生是大富翁的话,我可能变成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