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生活在一些中国名城的人是有福气的。比如厦门、青岛、深圳、威海、大连。这些城市在中国是相对管理的好、建设的好、环境好的。所以生活在这些城市的市民虽然有时也叹生活的不足之处,但是他们有时还会讴歌他们的城市,从而感到祖国的繁荣昌盛。
但是生活在3流城市的人们,可就感觉没有那么好了。我所在的这个江西的小城市,被央视暴光为全国十个环境最差的城市之一。幸好是电视台和有权威的评委在这么评价,要是果冰在小区里这么说,肯定是要挨骂的。本地的邻居熟人会说:“果冰啊,你可真是没有良心啊!你生活在一个城市,吃这个城市的水,靠这个城市抚养这么多年,你就没有感情啊!”——我是这样被熟人骂过。
大学里的外国教师在电台采访他们时是这样评价的:这里的人民吃的好、穿的好,人们的皮鞋上擦的亮光干净,可是街道却到处是垃圾。与这些外教私下的谈话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一个外教喜欢这个城市。一个外教在课堂上是这么对大学生说的:“我喜欢珠海、喜欢杭州,我不喜欢XX。”
今天,刚才我上街取配好的眼睛,一路上看到那么多的垃圾和对垃圾熟视无睹的人流。真是感到说不出的滋味。人才在不断地离开这里,我们有30个朋友,这30家人的孩子,有28个考上大学,1个是大专,这29个孩子都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城市。只有一个上了中专的孩子留在这个城市。——就是这样一个“才子之乡”。
夏天的晚上散步时,听一邻居自豪地说:“我女儿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了,再也不可能回来了!”——这里的中学教育在本省是最发达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背井离乡了。
一天我对我先生说:“我在上班是路上老是看到那么多垃圾。”他说:“我怎么没有看到啊?你那一路都是侧街。”
本市大概有大小街道20条,人口几十万,但是只有5条主街道始终保持干净——维持着市政府的面子和形象:其中一条叫“迎宾大道”。我想外地来的大官在这条大道上走马观花,感觉还是不错的。
我是普通人才,又老了。所以看来我迁移的自由是被打折扣了。
卫生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素质。有1/20的人随地丢垃圾,就给你污染的不成样了。
大城市是怎么搞好的?比如西安,80年代的西安大街上人们随地吐痰,使观光的老外最感头疼。到了2000年后,我到那探亲,我侄子一天告戒我说:“你上街要
注意不要丢废纸垃圾,不然立刻会从旁冒出来一个老太太(城市业余管理员)去罚你50元钱。"
好啊,知道了,上街走了趟发现街道真的比往年干净了。
看来在中国,不采取硬措施是不行的。
我所在是这个小城市原本风水很好,但是现在污染却拷打着我的耐力——噪音、垃圾、视觉的混乱。我会坚持到退休,我快退休了;但是退休后,我看我得变成游民了。游荡在什么污染少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