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全面地进步,势必也要体现在艺术的进步上——全民的审美和艺术感的增强。
这几天我发现央视2台的《河之南》节目(一个人文、历史、工商、艺术、武术等全面介绍的片子),给我了深刻的印象。它以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关中、河南、山西这一带,也就是中原地区。
它刻意地以事实阐述了中原地区是华夏文化发源地这一事实,而这种事实常被一些现代人忽略。随着广东和浙江等地区的发达,商业文化和江南的灵秀之气渐渐地压倒了中国北方古老的雄风。如不强调历史,人们会渐渐地淡忘我们的老祖宗、淡忘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就拿我来说,看了该片介绍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东西和一些文物建造的背景等等内容后,我都发现自己一点也不了解这种文化的深度。通常,我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那些古老的东西,所以这部电视连续片给我特殊的感觉。特别的厚重、特别的独具匠心、特别地善于把摄影艺术和沉重的历史结合并推向一个不凡的审美和思考的高度。
在该片的摄影方面,出现了一些让我感到奇特的、非常美的镜头。虽然,我没有专门学过摄影和绘画,但我对“形/色”也算是敏感,对我来说,70年代和80年代的市面的摄影、画作总的来说不怎么样。我的美感的培养要感谢我小时候成长的地方:西安。
西安这座古城有特殊的地方,比如“大雁塔”,我少年时喜欢每年登塔一次,在该塔的最高层,凭栏远望,你能获得一种美的启示、会明白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人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时大雁塔在西安是很高的建筑,在那上面获得的美感和思路多少有点不寻常并让人难忘。后来华君武画了一幅漫画,提名是:“欲与古迹试比高”——它对雁塔周围的摩登的高楼大厦提出了置疑。后来这种"淹没古迹"的作法在整个西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止.
《河之南》节目中,昨天,我看到屏幕里有个太阳,非常奇特的太阳:它占了屏幕的三分之一,蛋黄的颜色,大大的柔和的,让人感到是食之有味的大蛋黄、又像一个你忍不住想拍两下的软软的皮球——因为它距离观众的视线太近了。这也许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最大的太阳了,也是最艺术和可爱的太阳。
该片是这样拍摄人们练武术的场景的:先把镜头对准一堆2尺高的包谷棒子,从包谷棒子中再往下推向远方的丛林和林子里练功的人们。——各方面,整个电视片的摄影都是一流的讲究。不由地让人感到现在的摄影师真是高超。而《走遍中国》里的摄影也是很好。
现在由于数码相机的普遍使用,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拍照水平都会提高。而内功就在人的感觉方面。我想,中国人很喜欢拍照,所以未来的中国会发展成摄影艺术的大国。
近来我当某圈子的管理员,使我很方便地发现了中国人的这种潜力和趋势。这是令人高兴的。
加载中,请稍候......